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讓葫蘆藤上結出“葫蘆娃”

發佈時間:2014年08月22日 06:32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鏤空雕刻牡丹瓶

  □本報記者黃紅立特約記者王祝鵬文/圖

  吉祥花盆、靈動金魚、聖誕老人、壽星、寶瓶……神話故事裏的一個個神仙法寶都長在一根根葫蘆藤上。8月18日,幾天的雨水天氣之後,偃師市大口鎮馬村民間藝術家李宏超精心種植的“葫蘆娃”分外精神。綠葉藤蔓間,一個個青翠的葫蘆各自模樣,或是觀世音莊重佛相微笑看世界,或是濟公一副嬉皮笑臉,或乾脆就是一個惟妙惟肖的大頭葫蘆娃,宛若西遊記裏的人參果,懸挂在青藤上滴溜溜晃來晃去,煞是可愛。

  面塑大師心中有根藝術之藤

  今年50歲的偃師市大口鎮馬村村民李宏超會面塑。一團面在他巧手裏變成活靈活現的人物造型。他面塑技巧高超讓遠遠近近方圓數裏見識過的大人小孩都蹺大拇指。今年3月,他塑造的17個人物、7匹駱駝、1輛馬車、唐三彩、牡丹花等30多個角色組成的“東方絲綢之路起點”面塑造型更是轟動洛陽。

  除了面塑,李宏超最大的愛好是國畫。居室懸挂的幾幅山水畫作品顯示了他在書畫藝術方面的造詣追求。但李宏超的藝術細胞絕不只有這些,在他巧手擺弄下,歪脖子樹長成了樹樁盆景,樹疙瘩雕刻成了精美根雕,院中的奇石也讓人賞心悅目。李宏超心中有一根藝術之藤,上面開滿藝術之花,結著一個個創意果。

  從面塑到“葫蘆娃”新靈感源源不斷2013年,李宏超有了新靈感。這回他擺弄的不是麵糰,而是人見人愛的葫蘆。他把經常捏的民間藝術人物形象“濟公”等,用泥巴塑成模型,倒出了十幾個石膏模子,然後讓葫蘆在石膏模子里長。經過精心管護和摸索改進,最終有三個葫蘆“老老實實”按照他的模子長成了神靈活現的濟公、寶瓶、葫蘆枕。一年過後,李宏超掌握了要領。濟公等三個“葫蘆娃”雖然粗糙,但是改進模子,就可以更加精緻。李宏超心中有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2014年李宏超這個新創意成熟了。他一發不可收拾,決定批量製作他的“葫蘆娃”。他托一家模具廠,製作了一批塑料模具,將一片田地變成了“葫蘆娃”的“克隆園”。眼下,一大堆“葫蘆娃”正在他的“克隆園”的葫蘆藤上茁壯成長。

  讓傳統藝術承載更多河洛元素

  “咱家的葫蘆藤上過一百年結的還是葫蘆,李宏超家結的是‘神仙'。”絡繹不絕的鄉親們看後發出讚嘆。李宏超介紹,之所以選擇葫蘆,除了因為葫蘆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物,還因為葫蘆耐保存。雕塑可以移植到各種水果上,但水果不易保存。他製作這些“葫蘆娃”雖然與他擅長面塑技藝分不開,但不是他發明的。這是和面塑藝術一樣古老的另一種中國傳統藝術,正式名字叫“范制葫蘆”。

  據了解,范制葫蘆又稱匏器,是中國古代傳統技藝,相傳是明代一個叫梁九公的人發明的,清代玩物之風大起,范制葫蘆在宮廷繁盛之極,並增加了勒扎、火畫、壓花、刀刻等工藝,成為一門複雜的藝術。

  “范制葫蘆成功率低,最高也不過三成,松一點兒葫蘆就會長變形,弄不好會長炸,撐壞模具,再者要控制好溫度,灌溉,精心養護,長出的‘葫蘆娃'外表才光滑好看。”李宏超説,“現在每天都有很多鄉親來看我這些‘葫蘆娃',雖然累,卻很有成就感。”

  李宏超説,下一步,他還打算讓家鄉偃師的玄奘、洛陽牡丹、龍門盧舍那大佛等更多的洛陽元素“長”在葫蘆上!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鄉土
  • 聚焦三農
  • 美麗中國鄉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