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就做最大”,仙桃市彭場鎮中嶺村村民陳靜濤,這些年一門心思做起職業養鱉人,由他創辦的宏旺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如今成為全省最大的甲魚繁育基地。
不當老總當農夫
昨日,滿載小魚蝦的大貨車從天門正和食品廠駛往彭場宏旺養殖基地。每天,食品廠“吃”不完的原材料成了千萬甲魚的美食。“這些傢伙們一天能吃掉我2萬元。”陳靜濤笑著説。
“別看甲魚養殖成本高,收益非常可觀。”他説,一隻拇指頭大的甲魚苗,純收入1元左右,一枚甲魚蛋可獲利0.5元。
記者看到,遼闊的水面上,無數甲魚正沿著水泥坡面爬進孵化池,聽到腳步聲,都噗通噗通跳進水裏。孵化車間,工人們正忙著撿甲魚蛋,“現在是甲魚産蛋高峰,每天能撿蛋4.5萬枚。”一名工人告訴記者。
陳靜濤繁育甲魚始於上世紀末。1995年,他從自辦的紡織機械製造廠轉行,租賃中嶺村30畝魚池開始繁殖甲魚苗。
不當老總改當農夫,陳靜濤的舉動令周邊人費解。“辦工廠趨同性強,競爭激烈,愁買又愁賣,而發展現代農業前景好,有錢儘管往裏頭砸。”陳靜濤一門心思幹起職業養鱉人。
當年,他從外省引進一批甲魚苗,不料幾天工夫死了個精光,50萬元投入打了“水漂”。
創業路上,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交過學費後,陳靜濤“醒了黃”:“要想成功,膽識、資金、技術、經營理念缺一不可。”技術欠缺的他,決定“牽手”華中農業大學,走産學研一體化的路子。
進一步海闊天空
總投資過億元,佔地面積1100畝,親鱉池、生態商品魚池、孵化車間、科研大樓……近20年間,陳靜濤的養殖基地擴大了30多倍,其“江湖一霸”的商標一打出去,甲魚苗和商品甲魚便供不應求,銷售鏈延伸到了周邊縣市及中南五省和東南沿海。
陳靜濤的甲魚為啥這麼俏?這還得追溯到9年前。
2005年,中華鱉頻頻爆發腸炎、肝腫大、帶瘡腐皮等病症,急壞了陳靜濤:“用抗生素,不僅成本高,污染性大,還會殺死水裏的有益菌,得不償失。”在中醫出身的岳父的建議下,他開始嘗試中藥預防。
經過多年艱苦攻關,終於研製出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散”、“促長散”中草藥秘方,破解了制約中華鱉養殖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陳靜濤和他的研發團隊還成功開發了“宏旺1號”、“宏旺2號”、“宏旺3號”等中華鱉優良品種,其甲魚雄性孵化率高達60%,售價雖比常規種苗高出2—3倍,仍供不應求。
進一步海闊天空。陳靜濤意識到:“唯有創新,才有一席之地。”通過不斷改進技術、改良品種、更新模式,陳靜濤嘗到了科技的甜頭。他的養殖基地每年可繁殖優質中華鱉種苗1000萬隻,養殖商品鱉100噸,銷售收入過億元,被評為全市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湖北省中華鱉良種場和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申請30余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0多項。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先富起來的他沒有忘記鄉親。
2007年,靜濤水産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採用統一種苗、統一飼料、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商標、統一銷售,保證存活率、保證雄性率、保證産出率等“六統一”、“三保證”的模式,每年帶動周邊近千戶農戶從事魚鱉套養,畝平可增收3000元以上。
該鎮共同村村民陳建軍是合作社成員,去年養殖的38畝甲魚池,每畝純收入達到7800元。用他自己的話説:“跟著老陳幹,不愁沒錢賺。”
深謀遠慮的陳靜濤,已為養殖基地規劃好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我養的是中華鱉,打的是中華牌,力爭兩三年內躋身全國同行業前三家行列,打造集種苗繁育、生態養殖、休閒垂釣、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他自信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