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大學生周超養牛的前前後後

發佈時間:2014年08月21日 05:45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桂林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鄉下生活枯燥單調,空閒的時候,周超會逗牛玩。牛的養殖週期長,投入大 ,見 效慢,這是很多人不願意投入養殖的主要原因。目前周超也遇到了資金瓶頸,想得到政府的幫助。

  2013年7月,恭城栗木鎮佛寺廟村24歲的周超從湘潭大學統計學專業畢業後,在武漢從事計算機軟體開發,月薪5000多元,同學羨慕他“混”得不錯。然而,3個月後,他便毅然辭職,回到了老家恭城栗木鎮白芒壘屯養起了牛,辦起了自己的農場,成為曬黑了皮膚的“農場主”。

  儘管大學生賣米粉、賣肉夾饃、當保安等新聞層出不窮,好像一下子從象牙塔頂掉了下來。對於選擇這些路徑的單個個人來説,他們是突然做出這些選擇的,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又是如何踏出第一步?他們都受到了哪些困擾?又是如何排解的?到底能不能成功?讀了大學還有沒有必要去做這些工作?

  一位普通的農家子弟,好不容易才脫離農村,但又為何再次回到鄉村?實現從普通學生向創業者的轉變?面對爭議和問題,他又是如何面對的?近日,記者在栗木鎮白芒壘屯採訪了他。

  從恭城縣城出發,乘車約40分鐘,就到了周超養牛的六嶺村委白芒壘屯。沿著村子的水泥路,到處是一望無際的各類果樹,綠油油的望不到邊。沒幾分鐘,車子就從果樹叢中穿過,停到了一個看似剛建成不久的新房屋前。一個眉清目秀,皮膚被曬黑的青年人走過來熱情地跟記者打招呼,他就是養牛的大學生周超。周超領著記者在牛圈參觀,邊走邊介紹。30頭牛在圈里正吃著草,看到人走了過來,哞——— 哞——— 哞——— 地叫了起來。

  牛刀小試做生意,曾多有斬獲

  讀大學以前,周超最遠只去過桂林,經常到的地方就是栗木鎮和恭城縣城。報考大學時他想走得遠一些,因而考取了湖南的湘潭大學。

  2009年,剛讀大一的周超沒有事經常和同學去學校周邊的小餐館聚餐,大家經常點一道筍子做的菜。吃了好多次後,周超慢慢發現,因為味道不錯,這道菜很受歡迎。他發現,在學校周圍有很多餐館都賣這種筍子做的菜。而這種筍子,跟老家所産的黃筍還有幾分相似。但在周超看來,他覺得老家筍子的口味似乎更好一些。特別是發現當地市場,幹筍子每斤的批發價高於老家恭城的5到10元時,周超就開始想:“是不是可以把老家的筍子運到學校周邊來試著賣?做一些小生意試試。”

  有了這個想法後,他便開始嘗試著跟餐館的老闆接觸,進行遊説,還許諾先不要錢,拿來一些筍子讓老闆進行試菜,若真的有市場,那個時候再跟他聯絡,自己還可以幫餐館進行免費宣傳。周超的誠懇打動了餐館的老闆。

  於是他又開始把自己的想法電話告知了母親,問能否幫他托運一些老家的黃筍。然而沒想到的是母親直接將他批評一通,讓他好好讀書,不要在外面這樣胡搞。周超不死心,反反復復跟母親軟纏硬磨。看到兒子這樣,周超的母親便試著給周超托運過去十多斤。周超把筍子交給餐館的老闆,讓其進行試菜。他自己則印了好多關於餐館新菜推出的傳單,在學校周圍四處張貼和發放。沒想到,餐館用周超提供的筍子做的這道菜大受歡迎。從此,周超説服了父母親,從老家陸陸續續給他托運筍子,持續了三個月。共賣了幾百斤,刨去成本和運費,竟然賺了3000多塊錢。沒虧反而有賺,對還是學生的周超來説,這些錢作為他的生活費,每個月可以過得很滋潤了。

  小試牛刀,周超嘗到了甜頭。不過剛讀大一,他知道這個讀書的機會很不容易,就加緊用功,再也沒有做生意。不過從此,心裏面埋下了一顆種子。就是大學畢業後,可不可以做一些經營?從那時起,周超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便開始留意哪些東西是否可以經營。

  種養結合,實現規模化經營

  大學臨近畢業的時候,跟周超處得很要好的兩個同學,都在家人的幫助下,一個開了一家主題咖啡館,另一個開了一家小型廣告公司。有同學邀請周超一起去開家搞互聯網的小公司,然而因為資金籌措不到,只得作罷。周超把他想創業的想法告訴了家人,父母嚴詞拒絕了。沒有辦法,跟大多數同學一樣,2013年7月,周超在武漢找到了一份軟體開發的工作,月收入有5000多元。儘管工資不低,然而,每個月下來,除去差旅費、房租、日常的花銷後,幾乎所剩無幾。經過再三斟酌,周超覺得自己還是想創業,但家裏不支持,沒有啟動資金,什麼都幹不了。

  在跟舅舅的接觸中,他的想法得到肯定,做生意的舅舅決定幫他進行投入。儘管父母強烈反對,但是舅舅給他提供現實的資本投入,加上女朋友的全力支持,讓周超一下子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

  2013年10月,周超正式從軟體公司辭職回到老家開始自己創業。這兩年,牛肉的價格不斷攀升。在恭城,養牛的人越來越多,但大都是養幾頭,規模化的養殖還是很少很少,養牛的前景很不錯。況且,恭城本地一直有養牛的傳統,無論是舅舅家還是周超家都曾養過牛,知道一般情況下牛不太生病,相對比較容易養。

  本來想依託本地水果産業做生意的周超聽從了舅舅的建議,決定養牛。周超回到村裏準備養牛的消息傳開後,一下子炸開了鍋。

  “養牛養牛,不讀大學還不是照樣養?花那麼多錢就是為了回來養牛?”許多村民聽了周超的想法後,紛紛搖頭。

  “周超好老實的,讀書也好用功。幾年前他上大學時,家裏擺酒,我當時還去了,沒想到回來了。”儘管現在“大學生多得很,上廁所都能碰到好幾個”,但是像周超這樣的重點大學生,畢業後工作各方面還都不錯的,真正回到鄉下的仍然不多,村民議論紛紛。

  “100個人中間,有90個人都説這是‘腦子進水'。”周超的母親回憶説,我甚至有些埋怨弟弟,我這麼多年養大一個兒子,讓他讀大學容易麼?你怎麼能讓他這麼胡鬧,還給他錢?但是兒子反復勸她“在城市,我是‘月光族',月薪即使1萬元,也是窮人,打拼20年不一定能買上房子”。

  見兒子鐵了心,周超的父母儘管很不願意,但也只能進行支持。周超先後找到栗木鎮政府,縣畜牧局,彙報了他的想法。結果得到縣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鎮裏及時扶持10噸水泥,縣畜牧部門的領導告訴周超:“技術方面哪不懂,只要一個電話,我們全力幫忙解決。”今年6月份,恭城瑤族自治縣縣長甚至還專程上門看望周超,鼓勵他説:“養母牛50頭以上每頭獎三四百元,土地流轉效益好的也有獎勵。”

  縣畜牧局的技術員告訴周超:“在恭城的西嶺鄉,村民黎以貴,養了幾十頭牛,年賺10多萬元,是目前恭城肉牛的養殖規模中最大的,你先可以找他了解一下情況。”黎以貴告訴周超,其養牛是從2008年後開始的,種植的柑橘類水果得了黃龍病,家裏沒有其他收入,便開始養起牛來。2013年以前每年就是20多頭,這兩年為了擴大規模,沒有賣,現在有50多頭。

  在多次跟黎以貴的接觸中,周超慢慢有了自己的主意。他在臨近的村子轉包桃樹30多畝,其他山地30多畝,還搞了4畝防黃龍病的大棚種植沙糖桔試驗……在縣畜牧局的幫助下,他在這裡建起了自己的牛場,種上了喂牛的青草飼料,形成了“種草—養牛—種果”的循環養殖模式,目前養牛已經有30頭(4頭小牛是剛生的崽)。“草料得慢慢種,規模得一步一步地擴大,得慢慢來,急不來的”。如今,每天早上6點多周超就起床,開始打理牛場,晚上10點多就休息了,中午除了小憩一會兒,一直都在忙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周超整個人就被曬得黑黑的。母親看到兒子鐵了心,也就開始全力支持:“誰又説大學生只能去給別人打工,不養牛呢?”村裏有些見識的人也説:“現在就業難,在外面也不好説,説不定養牛還有出路,這崽有自己的想法。”

  今年上半年,周超賣桃子收入11萬元;26頭牛,每頭增值3000元左右。牛刀小試,掘到了第一桶金;他信心滿滿,計劃5年內種養達到牛300頭、沙糖桔100畝、經濟林幾百畝,還搞肉牛加工銷售一體化。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鄉土
  • 鄉約
  • 鄉村大世界
  • 聚焦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