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相吉
在土地上摸爬滾打大半輩子的四川宜賓市翠屏區村民郭太富,怎麼也沒想到能成為企業的股東。每年除有固定分紅外,還可獲得企業的二次返利。由於四川在農業綜合開發上進行了機制創新,該省有800多戶社員跟郭太富一樣,成為企業股東。
郭太富是川南地區典型的茶農,多年來都是把鮮茶作為原料銷售。“市場上只收芽茶,大宗鮮葉茶根本沒人收,只有任其爛在茶園裏。”郭太富説,前些年他儘管加入了金秋茶葉專業合作社,但仍沒解決大量鮮葉茶丟棄浪費的問題。
從今年開始,以郭太富為代表的茶農再也不擔心賣不掉鮮葉茶了。在四川宜賓市翠屏區邱場鎮一片鬱鬱蔥蔥的茶園裏,一家名為金秋茶葉有限公司的企業矗立其間。這是一家茶葉初加工企業,主要業務是把鮮葉茶做成烘乾茶,然後交給茶葉企業進行精深加工。在車間裏,村民王明根正把烘乾的茶葉進行打包。“這是低檔茶葉,以前茶農都扔掉了,現在能賣到6元錢一斤。”王明根説,初加工的高檔茶能賣到500元一斤。
金秋茶葉有限公司是由金秋茶葉專業合作社、四川茶葉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合作社持股47.8%,四川茶葉集團持股52.2%。合作社以財政補助資金的30%即420萬元、自籌資金210萬元共630萬元入股,四川茶葉集團公司以自籌資金688萬元入股。
在邱場鎮桐梓園村,郭太富展示了他的股權證。他與500多戶社員一樣,出資4000元,籌集資金入股公司。“除了公司分紅,社員每年還享受固定投資回報480元,同時還有鮮葉茶銷售的二次返利。”郭太富説。
四川茶葉集團公司董事長顏澤文説,由農發項目支持資金、合作社及企業自籌資金共同組建的企業試運營非常成功,不僅茶農能分享到加工環節的增值利潤,企業也能獲得綠色、安全的茶葉初加工産品。金秋茶葉有限公司的成立,預計增加茶葉年初制加工生産能力500噸,新增總産值3000萬元,凈利潤200萬元,就業人數40人,持股合作社社員506戶,戶均增收1897元。
四川省綜合農業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郭飛表示,長期以來,農業産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處於“鬆散”狀態。農民經常處於産業鏈末端,無法獲得更多增值利潤,這也一度讓農民財産性收益無法得到快速增長。
為了保障、提高農民的財産性收益,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試點項目提出了“財政資金的30%由農民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股産業化龍頭企業,增加農民財産(資本)性收益”的創新思路。郭飛認為,如果簡單將30%的財政資金作為農民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股份入股龍頭企業,要經過漫長而複雜的企業資産評估和農民與企業之間的溢價談判,這是一件雙方不情願、兩廂不討好的事情。“我們選擇生豬、茶葉等我省優勢特色産業,採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新實體、按股分紅的方式,有效地破解了農民參股龍頭企業的難題。”郭飛説。
在四川省資陽市,由339戶農戶組成的4家養豬專業合作社與四川四海食品集團公司共同組建了福瑞農牧公司。7月22日,該公司正在做最後的設備安裝。福瑞農牧公司總經理劉丹説,在項目正常年,預計年增總産值1696萬元,凈利潤306.1萬元,就業人數50人,持股合作社成員戶均增收2300元。在整個四川省,由於農業綜合開發的機制創新,包括茶農、養殖戶等在內有超過800戶農民成為企業的股東。
有專家認為,農發項目扶持農業産業化發展,用財政補貼給合作社、基地建設,並與龍頭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新實體,改變了原來直接補貼的格局,有利於提高農民財産性收入和帶動龍頭企業全産業鏈的發展。“農民成為股東,就走出了産業鏈的末端。”郭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