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大氣污染防控戰略的深入實施,在長春,傳統的農業廢棄物——秸稈,正一步步走上變廢為寶的道路。
日前,記者從長春市發改委了解到,秸稈綜合利用在該市正沿著能源化和資源化兩條路徑穩步推進。
秸稈有望改寫長春能源格局
以秸稈為代表的生物質能源,在國際上被公認為是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之後的第四種能源。
作為農業大市的長春,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年産秸稈超過1000萬噸,秸稈能源化潛力巨大。
長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規模的秸稈能源化,在長春市主要有秸稈發電、生物質供熱兩種方式。目前,長春市已有秸稈發電項目3個。其中,華能長春生物質熱電廠2010年10月份建成投産,該廠主要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發電燃料,能源利用效率接近90%,年處理秸稈20余萬噸,年節約標準煤量8.5萬噸;吉林農安生物質發電廠于2010年底投産發電,年可發電3億千瓦時,利用秸稈30萬噸;國能德惠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秸稈發電項目,每年也可利用秸稈20余萬噸。
而生物質供熱,在長春市也已開始大面積應用。
不論是冬季取暖,還是夏季供熱水,吉隆坡大酒店的鍋爐都燒一種“柴”:直徑6-8毫米、長約5-6厘米,用樹枝等林業“三剩物”壓制而成的生物質。“這樣年可節約供熱費用50%,減排二氧化碳3000余噸。”該酒店負責人表示。
為吉隆坡大酒店供“柴”的,是吉林宏日新能源集團公司,一家擁有全國領先技術的生物質供熱企業。目前,該公司生物質鍋爐已發展近20戶供熱用戶,總供熱面積近100萬平方米,累計使用顆粒燃料超過4萬噸,可替代22800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5.93萬噸、二氧化硫547.2噸、氮氧化物159.6噸。
長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7月1日,我國開始執行更為嚴格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對像長春這樣的冬季供暖城市來説,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目前,長春市已開始進行城區供暖燃煤小鍋爐的集中整治,相關部門正在對替代能源進行具體測算,生物質能源被列為重要一項。
據悉,依據國家和省市大氣污染防治戰略,目前,長春市正在編制能源結構調整規劃,以秸稈為代表的生物質能源將成為未來長春能源結構中的重要一極。
秸稈將成生物化工新原料
事實上,被長春市寄予厚望的,不僅僅是秸稈能源化,秸稈資源化的美好前景,更值得期待。
長春大成集團掌握著一項全球領先、全國第一的核心技術——秸稈制糖。
自2011年10月大成集團年産1萬噸秸稈糖項目成功開車至今,經過無數次實驗,秸稈糖項目目前已達到2.5噸秸稈轉化出1噸精製秸稈糖的水平。
大成集團負責人表示,秸稈糖項目已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年産10萬噸秸稈糖項目已完成廠房建設,正在加緊進行設備安裝調試,預計10月份正式投産。
大成集團計劃,未來5年,將秸稈糖産業規模提升到200萬噸。這意味著,按照現有技術水平測算,僅大成集團一家就將消耗掉400萬噸秸稈。
長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技術層面看,長春秸稈綜合利用已不存在瓶頸,但秸稈本身具有重量輕、體積大、分佈面積廣、收穫具有季節性等特點,秸稈綜合利用的難點在收儲運環節。下一步,我市將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加大對秸稈收儲運環節的支持力度,加快把秸稈綜合利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