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任務,對於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近年來,長春市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工作,圍繞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了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並在實踐中形成專業大戶經營、家庭農場經營、農民合作社經營、農企聯合經營、委託經營和土地股份合作經營六種模式。
“今年我種了200多公頃玉米,明年不僅要繼續擴大玉米種植規模,還要種樹苗、蔬菜,初步打算與宏運苗木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逐步走上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時值年中,農安縣新農鄉“農場主”呂亞玲已經開始為明年做起了打算。
過去,發展農業靠的是普通農民,如今,種養大戶、農場主、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舞臺上越來越活躍,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新生力量。
專業大戶“底氣”十足
榆樹市五棵樹鎮農民陳卓是不折不扣的種糧能手。“今年承包了700公頃耕地,開春時,光是春耕物資就儲備了整整一倉庫。”陳卓告訴記者,他今年應用的高産技術有10多項,包括測土配方施肥、深松深翻、生物防螟、精密播種、寬窄行種植等,還拿出近百公頃地,和農業部門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
除了對各項農業技術掌握純熟,陳卓還是農業機械的行家裏手。“能承包這麼多地,主要得益於農業機械化。”陳卓説,今年他借助國家農機補貼政策,又購進了6台免耕播種機,現在農機數量達到60多臺(套),從種到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你看,播種機是免耕的,植保機、收割機等也都是國産的先進設備。”對於今年的豐收,陳卓充滿期待。
在強農惠農政策的指引推動下,像陳卓這樣的種糧大戶在我市越來越多。他們肯種地、會種地,成為農村的“新榜樣”,在他們的帶動下,我市糧食産量屢創新高。
家庭農場蓬勃發展
2013年以來,“家庭農場”成為黑土地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慶山種植業家庭農場與糧食加工企業對接,形成了産銷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忠田種植家庭農場在種植優質玉米和有機水稻的同時,還有3個養殖基地,年出欄生豬6000頭、肉雞4萬隻,蛋雞年存欄量5萬隻;禾豐種植業家庭農場經營200公頃水田,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産品遠銷南方多個城市……
作為“家庭農場”試點的九台市,家庭農場發展已經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發展家庭農場有利於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利於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有利於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今年,我市家庭農場計劃發展到500個,它們將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動傳統農業華麗轉身。
合作社“筋骨”更強
“現在,從春耕到秋收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一個人種10公頃地都覺得很輕鬆!”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眾一農機合作社的張大哥説,他們合作社現有玉米收割機26台、各種型號的配套農機具58台(套),擁有全省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機具敞庫棚,固定資産1400萬元,可實現2000公頃耕地全程機械化作業。
合作經濟大放異彩,“合作時代”迎面走來。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農民年底分紅……榆樹市富民烤煙種植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一條高效、低耗、集約發展之路;九台市雨田生態綠色水稻生産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把生産的有機大米賣到了新加坡;榆樹市小房身香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把新觀念、新品種、新技術送到農民手中,擴大了生産規模,提升了産品質量,增強了産品的市場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合作社不斷發展,合作經營層次也逐步深化,從起步時的技術互助、信息傳播,擴展到資金、技術等多方面合作,從生産領域逐步向生産、流通、加工一體化經營發展。去年,我市各類農村合作社達到3545個,今年計劃發展到4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