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甘肅羅永祥:咬定“油橄欖”不放鬆

發佈時間:2014年07月24日 08:17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中國甘肅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看著滿枝的油橄欖,果農的臉上笑開了花。

漢王佛趟溝油橄欖園。

  自1964周恩來總理在雲南海口林場栽下第一棵油橄欖樹後,隴南武都引種油橄欖始於1975年,武都區漢王鎮的羅永祥種植了186株油橄欖,面積12畝。當時,羅永祥把鋪蓋搬進園子裏住,白天給樹松土、拔草、澆水、施肥、修剪,晚上趴在油燈下查資料、做筆記、學習種植技術,一心想著讓這些樹苗長起來。包産到戶後的農村生活變化很大,但油橄欖緩慢的生長速度曾經讓他有過改種糧食的念頭,但一想到既然周總理之所以引種油橄欖,絕不是心血來潮,他毅然堅持著。1986年,也就是建園以來的第七年,漢王林場油橄欖園才開始挂果。1989年迎來了第一次豐收,當年採摘油橄欖鮮果1萬多公斤。

  像羅永祥一樣執著于油橄欖産業發展的在武都區白龍江沿岸有很多很多。石門鄉草壩子村的支部書記李栓信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筆者,當初種植油橄欖的初衷只是為了供孩子讀書,改變家裏的窮日子。他還説自己“蠢”,然而在大家看來他是“大智若愚”。

  草壩子村共有群眾286戶,是石門鄉第一大村。1994年,李栓信擔任草壩子村黨支部書記,他通過參加縣鄉兩級的一些會議,了解到種植油橄欖樹有致富前景,從2000年開始就嘗試種植油橄欖樹。經過不懈的努力,現在他成了擁有100多畝油橄欖樹的種植大戶,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種植能手。在他的廣泛宣傳與帶動下,現在全村發展有油橄欖樹680多畝,其中已見到效益的就有300多畝。村域內海拔1300米以下已形成了長達5公里的油橄欖林帶,既得到了經濟效益,又實現了保護環境的生態效益。

  2005年,李栓信的油橄欖開始結果,通過跑銷售,他認識到:要真正讓農民增收,必須把一家一戶單打小鬧、分散生産經營的油橄欖種植戶組織起來,納入産業鏈條,從而形成科學化管理、規範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格局。2006年,村黨支部按照“自願、自主”的原則,由種植戶、運銷戶、經紀能人和村組幹部參加,創辦了草壩子村油橄欖協會。

  為了讓協會發揮它的最大效能,村支書李栓信任會長,其他村組幹部任協會理事,全村種植戶為協會會員。産前,協會為種植戶進行果樹品種識別、整形修剪、高接換優等方面的技術指導。通過會長到協會成員,再到種植戶,將油橄欖種植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全村所有種植戶。産後,又通過協會統收、統一交售,統一付錢的方式,減少了群眾務工時間,提升了油橄欖果價格,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果樹的經濟效益。

  草壩子村村主任、協會副會長劉春來告訴筆者:目前協會共發展會員90人,全村280戶種群眾家家種上了油橄欖果。現在,草壩子村群眾農耕生産都用上了旋耕機,家家都買有摩托車,用上了煤氣灶、電磁爐,買個小車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石門草壩子村、上白楊,桔柑賀家坪等5個油橄欖協會只是武都發展油橄欖産業的一個縮影。多年的發展已堅定了武都繼續做大、做強、做優油橄欖産業的信心,勤勞質樸的武都人民正以實際行動追逐著自己的油橄欖之夢。預計到2020年,隴南市武都區油橄欖總面積將達到50萬畝,油橄欖鮮果産量達到45萬噸,橄欖油産量達到6萬噸,油橄欖産業總産值將突破75億元。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鄉土
  • 鄉村大世界
  • 聚焦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