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工作可促進母豬順産,提高仔豬成活率。圍産期是指配種後108天到産仔這段時間,臨産母豬轉欄到産仔舍。為讓臨産母豬儘快適應新環境,正常採食,安全順利産仔,應對母豬全身進行清洗消毒。産前喂養技術
加減飼料。母豬産前10~15天,逐漸改喂哺乳期飼料,防止産後突然變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豬下痢。如果母豬膘情好,乳房膨大明顯,則産前7天應逐漸減少喂料量,至産前1~2天減去日糧的一半。發現臨産症狀時應停止喂料,只喂豆餅麩皮湯。如母豬膘情較差,乳房乾癟,則不但不應減料,還要加喂豆餅等蛋白質催乳飼料,防止母豬産後無奶,適量運動。
驅除體外寄生蟲。分娩前幾天母豬喜臥,不喜歡過多的運動,應給母豬創造較安靜、舒適的環境。如發現母豬身上有虱或疥癬,要用伊維菌素等驅蟲藥滅除,以免分娩後傳給仔豬。
飼養員應多與母豬接觸,並在喂食或清掃圈舍衞生時,用手撫摸或用軟刷刷拭母豬身體,使其形成不怕人的條件反射,為接産時人接觸母豬做好準備。最好在圈舍中放一點如墊草類的東西,便於母豬叼草絮窩,也便於飼養員觀察母豬的分娩時間。
産前觀察
當母豬在分娩前7天時,乳腺發育逐漸充實,乳房基部和腹壁之間呈現出明顯的界限,隨着臨産的接近,這種界限變化越來越明顯。母豬在懷孕後期活動明顯降低,性情變得溫馴並喜歡躺臥,但母豬在分娩前2天卻一反常態,一般表現為煩躁不安,吃食不正常,並有防衛反應,當陌生人走近時會出現張口攻擊動作。隨着臨産時間接近,母豬排糞次數會增加。
産前母豬洗澡
母豬進産房前,産床、保溫箱等要徹底清理消毒,將母豬身上臟物沖洗乾淨,然後用藥液消毒1次,上産床後第2天再連豬帶床進行一次消毒,盡可能減少從種豬舍帶來的病原體。
接産及用具
母豬産前要準備好分娩時所需的用具及物品,如消毒用的碘酊、酒精、裝小豬用的箱子、照明用的手電筒及照明燈、取暖用的電熱風或火爐、紅外線燈等取暖設備,接生用的擦布、打耳號用的耳號鉗、剪牙用的鉗子及稱小豬用的秤等。
分娩母豬的護理
母豬分娩後,生殖道仍處於開放狀態,體力衰弱,抵抗力下降,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致病,要採取必要的保健措施。
産後母豬飼喂方法
母豬分娩後採食量高低直接影響仔豬的成活率、斷奶重和母豬斷奶後發情,一般情況下根據母豬食欲、膘情、胎次進行,採用濕拌料,夏季可增加飼喂次數,提高泌乳期的採食量,減少泌乳期失重;泌乳期採食量控制在6公斤以上,分娩後的母豬每天飼喂紅糖200克,每天2次,連用10天,這樣有利於母豬體力恢復和惡露的排出。周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