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13日,我縣大部分地區中到大雨……要加強一季稻的田間肥水管理,防止短時強降水引起淹苗與肥水流失。”這是近日東至縣氣象局在安徽省氣象信息員工作平臺上為廣大農戶發佈的氣象服務生産建議。
東至縣有耕地面積58000多公頃,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同時東至又是一個氣象災害多發縣,以往每年都因乾旱、冰雹、暴雨等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産造成重大損失。
徐先進是該縣泥溪鎮的種植大戶,從去年開始,種植了200多畝水稻。現在一季稻陸續進入返青分蘗期,這是水稻高産的一個關鍵期。“鎮氣象信息員短信通知我,7月頭幾天有大雨,要做好清溝理墑,防止澇漬影響水稻的生長。”徐先進告訴筆者,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前幾天的大雨對水稻基本沒有影響,氣象預警對確保今年水稻增産增收發揮了很大作用。
“去年西瓜上市季節也是下大雨,我們村光大棚西瓜就淹了40多畝,損失十幾萬元。”東流鎮紅葉村黨支部書記錢壽祥痛心地説。2013年,紅葉村土地流轉340畝,通過大戶示範引領發展大棚西瓜種植,而正當大家興致勃勃地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災情的發生,給規模化農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4年,東至縣開始實施中央財政“三農”專項服務。通過構建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和信息發佈網絡,形成比較健全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東至縣氣象局局長黃少山告訴筆者,東至縣在15個鄉鎮氣象信息員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村級信息員。突發性天氣來臨,通過短信、網絡和顯示屏發佈天氣信息。
氣象信息和農業信息有效結合,充分發揮為農服務的職能作用,強化面向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涉農企業等信息服務的針對性,是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我們氣象部門加強與農業部門專家的合作,成立專家聯盟。”黃少山介紹説,“將氣候條件、土肥狀況等直接告知農戶,結合農業生産的指標,讓廣大農戶不僅知道天氣怎麼樣,還懂得根據天氣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有了氣象預警這張王牌,有了科技服務這個後盾,錢壽祥對規模化農業發展充滿了信心。“今年的雨水對西瓜沒什麼影響,僅這一項惠及農戶100多戶,農民增收達100多萬元。今年我們又流轉土地160畝,種植茄子和甘蔗。”目前,東流鎮紅葉村土地流轉達3000畝,是池州市級土地流轉示範村,有水稻、瓜蔞、苗木等八個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