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宛習平:小宛葡萄盤出千萬財富

發佈時間:2014年07月15日 08:44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楚天金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葡萄也講品牌。超市裏散裝葡萄上十元一斤,而黃梅縣宛習平的小宛葡萄,比超市還要貴出一倍。即便如此,他的1000多畝葡萄還未成熟,就已被預訂了過半。

  22年前,這個昔日建築工地上的小工,搬一天磚賺的錢不夠買一斤葡萄。如今,他投資1000多萬元在武漢和黃梅種植了兩三千畝的葡萄園,年産值超過2000萬元。去年他的江夏葡萄園首次挂果後,就引來了航空公司,高鐵集團的批量採購,讓葡萄登上飛機、坐上高鐵外銷了。

  第一次受刺激

  搬一天磚不夠買一斤葡萄

  “小時候不知道錢是什麼樣子,因為沒用過錢。”宛習平走上創業之路,純屬迫不得已。

  父親喪失勞動能力,母親腳疾無法下地走路,哥哥是智障,這樣的家庭,註定只能由他挑起養家的擔子。

  宛習平跨入社會的第一站,是到中國草莓之鄉——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打工。上世紀90年代初,年少的他在建築工地上當小工,管吃管住,一天工錢是4元。

  當地居民因種植草莓和葡萄,早就成了當時國內先富裕起來的那一部分,家家戶戶都住著三四層的樓房,出行小車代步,手持大哥大的到處都是。

  1992年盛夏的一天,18歲的宛習平被徹底刺激了。

  那天,搬了一天磚頭的他,傍晚隨工友到附近轉悠。看到路邊有人挑著一擔葡萄在賣,工友湊上前去問價錢。聽説要5元錢一斤時,工友掉頭就走。背後傳來一句奚落:“買不起問個什麼價?”

  搬一天磚都不夠買一斤葡萄的現實,讓宛習平第一次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思考:靠打工一輩子無法出頭,養活自己都夠嗆,更不用説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都靠種兩畝地,別人能靠種植致富,我為什麼不行?”他在問自己,草莓容易爛,而且老家吃的人少,葡萄雖然也種一些,但是上規模種植的還沒有。於是,他果斷辭掉工地的工作,“潛伏”進一家葡萄園,當起了種植工人。

  什麼時候澆水,巡視果園的頻率、時間,病害果的處理方式……“別有用心”的宛習平,留意著同事們的每一個細小舉動。

  1994年春,黃梅縣獨山鎮的鄉親們看著宛習平扛著幾大袋子樹苗回來後,紛紛趕來看熱鬧。

  得知他要在稻田裏種葡萄,大夥都覺得他有毛病,因為葡萄要兩到三年才挂果,等於白白損失好幾季的莊稼。

  第一次規模種植

  一場大雨3萬斤葡萄全爛了

  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宛習平開始幹上了,家裏的2畝地,成了他創業的首個戰場。

  第二年葡萄花繁葉茂,村民們想著他趕上了豐收年,可以賺一筆。宛習平卻用一把剪刀將大部分花穗剪去,村民們看不懂,其實這是為了控制産量以增強葡萄品質。

  讓大家看不懂的事還有很多。比方説開花時,他一天到晚盯著花朵看;好好的葡萄,他摘下來後埋進土裏。其實,這是為了預防灰霉病和炭疽病。一串葡萄只結稀疏幾粒,灰霉病就是禍首。炭疽病讓葡萄表面長出斑斑點點,不摘掉的話相互接觸容易感染……

  精心打理得到回報,這一年,宛習平的葡萄上市,價格比普通貨高出不少,但吃過後的人都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宛習平還真有兩把刷子,他的葡萄不僅看相好,口感也好。他的名聲傳開了。

  但他也發現了問題,由於村子離鎮中心還有六七里路,交通只能靠摩托車和麻木。很多批發商和市民想去購買,最後又不得不放棄。不解決交通問題恐難有大作為。1997年,宛習平借了16萬元,在105國道邊上,包下16畝地,做起了規模種植。

  1999年夏,眼看果子成熟,早就找好銷路、跟人談妥價格的宛習平,就等著時機一到採摘交貨。宛習平盤算著能打個漂亮的翻身仗,欠款還清不説,還能賺不少。

  人算不如天算。採摘前幾天,突然下起了暴雨。等雨停了,發現20%果子出現裂口,他只得忍痛把裂果剪掉。如期交貨後,還沒等他鬆口氣,客戶電話就追了過來,説他的葡萄全部裂口了。宛習平不相信,趕緊跑去一看:一箱箱的果子張牙咧嘴嘲笑著他。

  這是怎麼回事?請教專家後,他才知道:由於之前無雨乾渴,突然暴雨後,葡萄水分變化太大,皮都裂開了。雖然剪掉了20%,剩下的看起來完整,其實只是發作期推遲了而已。

  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這一年,3萬多斤葡萄全爛在了地裏。

  靠天收不靠譜。湖北氣候梅雨季節雨水多,夏天光照又太強。唯一的辦法是學習江浙模式,搞大棚避雨栽培,同時地膜覆蓋,微滴灌溉,使全年光照雨水均衡。

  親友都勸宛習平放棄,他卻咬咬牙貸款五六十萬元搞起了新型種植,還跑到中國農業大學[微博]學習果樹栽培。“如果改行做別的,我賺到的錢會更快更多,但我就是不信邪。”宛習平不甘心。

  第一次打品牌

  葡萄打上“小宛”標簽

  2004年是個轉折。這一年,他的葡萄園終於開始盈利。之後,宛習平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2009年,他投資500萬元建成300畝地的富源葡萄生態園,隨著周邊村民加入合作社,總種植面積達1000畝,成為黃岡市最大的葡萄種植基地,武漢等地的水果批發商也慕名前去訂購,年産值上千萬元。

  可是,宛習平的葡萄在超市裏卻買不到。當時,黃岡地區最大的超市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定向採購。每個門店每天250公斤,13家門店加起來,每天可供貨3000多斤。

  每天都忙著供貨的宛習平,很少逛超市。一天下午,口渴不已的他想去買瓶水喝,剛好就進到了供貨的超市,他拿完水下意識地來到了水果區。

  説來也巧,他正打算離開時,聽到一名中年婦女嘀咕:“怎麼這葡萄這麼酸啊,上次吃的味道還蠻好呢。還賣這麼貴。”宛習平停下腳步仔細觀察後,也揪一顆品嘗,立即發現口感不對。再嘗幾顆,還是一樣。

  為免打草驚蛇,第二天上午他偷偷觀察,發現他的貨到超市後,不到半天就賣完了,接下來讓他吃驚的一幕出現了:超市方將原來擺在旁邊的另一種售價便宜的葡萄倒進了他的那堆。價格沒變,葡萄卻給換了。

  如果停止供貨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宛習平琢磨了好久,終於想出了辦法:“給他弄個標簽——註冊商標。”

  於是,小宛葡萄應運而生。同時,他對經營策略也進行了調整:統一定價,只接受上門採摘或直接訂購。

  第一次來漢創業

  千畝葡萄坐高鐵乘飛機外銷

  在黃岡已經打下根基,是不是該走出來了?

  正在猶豫不決時,一件事促使宛習平落定了進軍武漢的棋子。

  2011年,他作為湖北省農村青年創富大賽優秀選手,參加了全國性的農村致富&&人年會。在會上,還有一名種葡萄的致富能手——重慶吳小平葡萄園主吳小平,二人相見恨晚。應吳之邀,他跑到重慶參觀考察。

  在重慶,公交車身上碩大的廣告語引人注目:“吳小平葡萄熟了。”而在通往吳小平葡萄園的上山通道中,排隊上山採摘的市民隊伍長達幾公里,交警不得不臨時劃出單行道,以保障交通安全。在園區,銀行工作人員擺開了桌子,帶著點款設備幫忙收貨款。15天的葡萄集中採摘期,已經演變為重慶人民休閒娛樂的盛大節日。一斤葡萄60元的價格,更是讓宛習平嘖嘖驚嘆。

  回到黃梅的宛習平坐不住了。重慶葡萄園的盛況在他腦中揮之不去,而黃岡市場畢竟有限,必須走出去。

  2011年,他來到武漢。投入1000萬元,在武漢江夏區鄭店街勞七村的凡華生[微博]態農業園拿下200畝地種植葡萄。江夏法泗街,1500余畝的葡萄苗正茁壯成長,期待著明年的豐收年景。

  同時,葡萄園與對面的薰衣草園展開闔作,形成集採摘、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複合産業。

  有了黃梅10年的耕耘,在武漢複製模式就要簡單得多。去年葡萄園首次挂果後,立即引來了武漢市民前往嘗鮮。高鐵集團、航空公司的批量採購,讓小宛葡萄登上了高鐵列車,坐上了飛機外銷。

  而本月1日正式開園的小宛葡萄園,還未開園,葡萄就已被訂購一大半,預計年産值2000萬元以上。已經成為種植高手的宛習平,現在也像明星一樣有出場費。要知道,對各個葡萄園的技術指導費一年就達12萬元。“未來我要將單一的葡萄園打造成多種時令水果蔬菜集聚的百果園。”被太陽曬得黝黑的宛習平,憨笑中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

  記者手記

  貧窮是一筆財富

  宛習平很節約。衣著樸素,行事低調。即使做到如今兩三千畝的種植規模、年産值2000萬元以上,只要在外面吃飯,都會將剩下的飯菜打包。

  2000年,遭遇致命打擊後的那年除夕,他是奔跑在送錢的路上度過的。他用借來的錢,一家家地給工人補發工資。用他的話説:“人家幫我做事不容易,我不能讓他們過不好年。”

  這,是一位鄉村農民的本色。只有經歷過寒冷的人,才能感受太陽的溫暖。

  貧窮,于這個從小連飯都吃不飽的漢子而言,是他創業路上,最可貴的財富。

  對話

  楚天金報:當初為什麼選擇種葡萄作為創業項目,而不是其他養殖業?

  宛習平(下簡稱宛):其實最開始也想過雞、鴨等養殖業,但對我來説風險太大,首先是啟動資金不夠,另外一旦錢跟不上,糧食斷了,雞鴨斷炊就不好辦。而種葡萄不一樣,今年不行,明年還有機會。

  楚天金報:既然這個行業來錢,為什麼跟風的不多?

  宛:第一,技術問題。如果沒有技術就毫無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自己家明明種著葡萄還要在外面買著吃的原因。第二,産出週期長。一畝地需要4萬元資金投入,收回成本要5年,很多人沒有這個耐性。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