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漳平市象湖鎮長塔村生育關懷——生態甲魚養殖基地,只見一方方水泥池如網格般鑲嵌在地上,一隻只宛如大盤子一樣的甲魚慢悠悠地游動著……
今年43歲的詹仕科是象湖鎮長塔村一名計生戶,為實現致富夢想,他曾經起早摸黑搞過傳統種植,也曾頂著烈日當過泥水工,還跟隨務工大軍去廣東進廠打工,長年在外漂泊掙的錢只能滿足家用,無法攢下太多的積蓄。1995年的一天,他隨幾位工人和工廠老闆到一家餐館用餐,一道甲魚湯就近百元,詹仕科驚呆了,自己幾天的工資都買不起這一碗小小的甲魚湯,老家群山環繞,溪水潺潺,是得天獨厚的甲魚養殖環境,為何不回家自己搞甲魚養殖呢?
説幹就幹。詹仕科懷揣夢想,帶著多年打工攢下的積蓄,立馬回到家鄉,開始投入甲魚養殖。在漳平市挂鉤單位財政局和親朋好友的資助下,他籌資了12萬元,向鄰居租用了2畝地建了6個四週用磚墻圍欄,墻高1.5米的魚塘,又買來了2000多只小甲魚,放入魚塘開始試殖。由於不懂技術,當年冬天凍壞了上千隻甲魚不説,還因為甲魚自相殘殺,死的死、傷的傷。
哪跌倒哪爬起來。不服輸的詹仕科全身心撲在摸索甲魚養殖技術上。他以養殖場為家,每天15個小時呆在養殖場裏,仔細觀察,細心琢磨,摸索規律。象湖鎮計生辦、計生協會獲悉後,幫忙請來了市水産局漁業養殖專家上門作技術指導,並幫助他爭取了5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和1萬元的幸福工程扶持款。在大家的幫助下,詹仕科重新改造魚塘。再次購進5000多尾甲魚苗,對塘、水、魚苗進行了嚴格消毒,根據不同的季節,定時、定點、定量投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5年多的艱辛努力,到2001年秋天,詹仕科終於迎來了第一個收穫的秋天,第一批優質甲魚純利5萬多元。
“養甲魚有很多訣竅,比如養殖場最好建在有水源的山腳邊,便於源源不斷地給水塘更換水;水質既不能清得見底,也不能太渾濁;通常還要添加浮萍類,適當降低透明度等。”詹仕科説。為確保甲魚生長萬無一失,18年來,詹仕科夫妻堅持每天都定時巡塘,及時了解甲魚生長活動、池塘水質、設施等情況。
2010年,詹仕科又有了新的養殖新技術,即採取鰱魚、鯉魚、鯽魚和甲魚混合養殖的生態養殖模式,通過甲魚和其它魚混合養殖,促進了甲魚的生長,還給甲魚提供飼料;養殖其它魚,又進一步改善水質,減少甲魚的病害。
近年來,在詹仕科的帶動下,周圍村民紛紛搞起了甲魚産業,目前,象湖鎮已有好幾位農戶養起了甲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