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科技致富 >

甘農大研發出旱地小麥大幅增産新技術

發佈時間:2014年07月14日 08:56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甘肅農民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葛江月)近日,由甘肅農業大學柴守璽教授主持研發的“旱地秸稈帶狀覆蓋冬小麥栽培技術”通過驗收。

  7月2日,由農業部小麥專家和省、市、縣農技推廣部門共6位專家組成的聯合驗收組,在通渭縣旱作農業試驗示範基地對該項目進行了現場實産驗收。經驗收,秸稈帶狀覆蓋畝産量達361.3公斤,較傳統無覆蓋露地栽培畝增産97.5公斤,增産率高達37.0%。該技術通過2013年和2014年不同降雨年型的檢驗,實産驗收産量均超過露地栽培30%以上,增産效果穩定,與目前旱地小麥地膜覆蓋栽培主推技術(全膜覆土穴播)産量相近,兩年平均相差4.3%,有望成為能替代地膜覆蓋栽培的新技術。

  該技術利用玉米整稈帶狀覆蓋,不僅保墑增産效果顯著,而且為我國大量剩餘玉米秸稈資源提供了有效利用途徑。同時,可避免地膜對土壤的“白色污染”和秸稈焚燒形成的霧霾污染。一次覆稈可連續使用2年以上,覆蓋秸稈通過在地表的風化腐解,可輕易被旋耕打碎還田,有利於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用養結合。此外,該技術降水入滲率高,操作簡單、節本高效、生態環保,為旱地可持續增産和建立高效循環農業提供了技術支撐,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