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主食的製作方式正在從以家庭自製為主向工業化生産和社會化供應的方向轉變,而我國主食工業化剛剛起步,由於受知識局限性以及不時曝出的質量安全事件影響,大眾在選購主食加工産品時普遍存在一定疑慮。為消除大眾消費誤區,樹立新型主食消費理念,本欄目特從基礎知識、營養健康、包裝標簽、製作加工、保存儲藏、質量安全、産品品質7個方面梳理出消費者關心的主要問題並進行解答,引導消費者理性看待、正確選購主食加工産品。——編者
1.什麼叫主食?
主食—般是指供應人們一日三餐消費,滿足人體基本能量和營養攝人需求的主要食品。傳統主食營養組成上—般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米飯、饅頭、麵條或者其它穀類、薯類製品等。現代主食還包括以畜禽、水産品、果蔬、豆類等為原料、含多種營養成分的菜肴等家庭餐桌食品。
2.我國主食食用習慣有什麼地域特點?
受自然環境、農作物種植結構、生産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及民族等因素影響,我國主食消費存在非常明顯的地域性差異。總的特點是:南方主産大米,以米製品為主;北方主産小麥、玉米等,以面製品為主;而東北、華北部分地區也將大米作為主食之一。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省份主要以饅頭、麵條、餃子等面製品為主,而在內蒙古、山西以及東北部分地區,除了大米、小麥主糧外,還有將燕麥(莜麥)、青稞、玉米、高粱、小米等雜糧作為主食的習慣。此外,在寒冷地區居住的蒙古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也有以肉類作為主食的習慣。
3.各地特色主食都有哪些?
我國國土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經過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演變,形成了眾多具有地域或民族特點的特色主食。米制傳統主食除米飯外,還有如廣東、廣西、雲南、江西及湖南等省份的桂林米粉、常德米粉、雲南過橋米線等,另外還有米發糕、湯圓(元宵)等相對米制主食。傳統面制主食更加多樣化,光麵條就有如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面、河南燴面、貴陽腸旺面以及蘇州面等幾十種;包子有天津的“狗不理”、上海小籠包、雲南破酥包、河南一品包子、北京的慶豐包子等;餃子有天津的白記水餃、安徽的江毛水餃、河北的老二位餃子、成都的紅油水餃、廣東的蟹黃灌湯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