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獲悉,經過多年努力,適合遼寧省玉米生産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已初步建成,全省已建立部級保護性耕作示範縣(區)26個,示範推廣面積已超過600萬畝,其中碎稈覆蓋技術模式達200萬畝。
遼寧省水資源匱乏,佔全省總耕地面積近七成的農田沒有任何灌溉條件,絕大部分旱作農區仍然沿用傳統的以翻耕為主的耕作制度,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旱災頻繁發生,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解決上述問題,遼寧省從2000年開始,引進、示範、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並於2006年下發了《關於加快發展保護性耕作的意見》。近兩年,隨著重型指夾式免耕播種機的應用,遼西北大力推廣了碎稈覆蓋免耕模式保護性耕作。
據介紹,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利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通過應用少耕、免耕、藥劑滅草等技術措施,來減少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其核心是秸稈覆蓋和免耕播種。實施玉米保護性耕作省去了耕整地等多項作業費用,提高工效一倍以上。據省內各示範區測定表明,採用碎稈覆蓋免耕模式的玉米保護性耕作,平均每畝節省作業費20元至30元,增産糧食20公斤至50公斤,畝增收節支1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