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消村民扣大棚的顧慮,村幹部&&幹,年近半百的村黨支部書記不畏嚴寒每天守在大棚裏,他們就是我學習的榜樣。”這是大學生村官叢培麗民情日記裏的一段話。
“村主任對我説,村上工作一大部分是靠感情推進的,處好了方方面面的關係,工作起來才能順利。這對我啟發很大,讓我找到了融入村民中的辦法。”這是大學生村官韓繼明的體會。
近年來,全省各地的大學生村官和叢培麗、韓繼明一樣,在各級政府的悉心關懷下,通過優秀基層幹部的言傳身教,積累起開展農村工作的經驗,提高了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和責任感,迅速成長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服務好留得住
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村官來到陌生的環境能否待得住,一方面需要自身的調適,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組織的關懷。
鞍山市自上而下逐級建立了“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包保責任制”,市及縣(市)區委組織部、各鄉鎮(街道)黨(工)委分別明確具體責任人,協調做好大學生村官的住宿、交通、飲食、通訊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各鄉鎮(街道)黨(工)委主要領導與大學生村官建立結對聯絡制度,並開設熱線電話及時聽取大學生村官的訴求。有的地方還根據當地實際,給住在城區的大學生村官發放一定的交通補助,各縣(市)區還下發文件,明確所屬大學生村官享受鄉鎮(街道)機關幹部同等福利待遇。
朝陽市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村官吃、住、安全等問題,對在村任職的大學生村官(包括部分在社區任職的大學生村官)一律免費安排在鄉鎮(街)食宿。一些鄉鎮(街)或為他們購置行李、盥洗用品等日用生活品,或統一為外地大學生村官租房子,或為大學生村官購置電動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使大學生村官倍感溫暖。
為了避免出現工作縣區待遇不同的問題,阜新市在大學生村官中實行統一標準的工作生活補貼,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賬戶、統一的人身意外保險和醫療保險。
再學習長才幹
大學生村官全都是剛走出校門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儘管他們都是黨員或預備黨員、學生幹部,但身上卻普遍存在不了解基層、心氣高、經驗少等問題。為了使他們儘快融入基層、減少適應時間、立足崗位發揮作用,各地都為大學生村官安排了一個再學習的過程。
在每一批大學生村官上崗前,朝陽市都會把他們集中到市委黨校進行崗前培訓。培訓除安排市情介紹、基層黨建基礎理論學習、工農業園區和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參觀考察、拓展訓練外,還特別邀請有經驗的村黨支部書記、優秀大學生村官代表為其傳授在農村工作的經驗方法。
朝陽市委組織部人才辦主任尹學武告訴記者:“通過集中培訓,使大學生村官在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有個初步了解的同時,對農村工作的對象和內容以及基本方式方法也有了總體認識。更重要的是,大家互相進行交流、與組織部門交流、與有經驗的村(社區)書記交流、與往屆優秀村官交流,拉近了個人與組織、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感情,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鞍山市堅持實行跟蹤培養,當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滿一年、對農村工作有了基本認識後,便組織他們到井岡山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赴全國唯一開設村官專業的河南農業大學專題學習農業政策、農村管理等涉農業務,並到河南省農業廳科教園區、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現場教學,啟發思路、開闊視野。
阜新市每年都舉辦大學生村官培訓班,邀請相關專家領導授課、優秀村官介紹經驗,為大學生村官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搭平臺幹得好
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能否真正幹得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所任職村的班子狀況以及政府為其搭建的工作平臺。
在任職村的選擇上,朝陽市一直堅持“村兩委班子建設好、獲得過縣級以上榮譽稱號、經濟建設狀況好、交通便利”的標準,其中尤其強調“兩委”班子一定要過硬。
在任職上,朝陽市在堅持雙向選擇的同時,按照大學生村官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等為他們分配相應的工作:有的負責黨務工作,有的負責綜治工作,有的負責統計工作,有的負責青年工作,有的負責計生衛生工作,有的負責宣傳教育工作,力爭使每名大學生村官都能快樂地工作。
阜新市充分發揮縣區、鄉鎮街道及村(社區)幹部熟悉環境和工作經驗豐富的優勢,建立起縣區委組織部門機關幹部、鄉鎮(街道)黨委班子成員和村(社區)負責人與大學生村官的結對幫扶制度,通過這些幹部的言傳身教,能在較短時間裏幫助大學生村官適應環境、增長才幹,開展工作。
鞍山市通過交任務、壓擔子,讓大學生村官經歷多崗位鍛鍊,提升任職能力。市裏每年擇優選派優秀大學生村官擔任市級農村科技特派員,對他們實施的農業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大學生村官到崗後,聘任他們為科普志願者,對表現突出的,讓他們擔任鄉鎮科協副秘書長、村科普學校校長、科普講師團成員,有的還委託擔任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員、農資質量監督員。與此同時,鞍山市還選派大學生村官到關鍵崗位跟班學習,選拔優秀大學生村官擔任村黨組織副書記等職,引領他們全面參與到建設一線。
良好的平臺,為大學生村官們施展才華提供了便利。劉兆勇幫助村裏的蔬菜合作社與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供銷關係,解決了村民的賣菜難。李晶為村裏引進葡萄良種,帶動農戶年均增收500多元。郭立行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為村裏打深水井、鋪管道,把清涼的自來水送到了村民家裏。張薇倡導成立了全國首支由農民組成的郭明義愛心團隊,成立一年多,團隊成員義務獻血3萬多毫升,捐款捐物價值4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