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記者在清豐縣城關鎮東關村看到,村裏有許多婦女在用麥收後的秸稈編長長的“辮子”,三五成群一邊編一邊説笑。記者好奇地詢問:“你們這是在編啥?”68歲的村民王曉麗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俺們在編辮子呢,你沒見過吧,這麥稈辮子用處可大呢,能用來編草帽、座墊,被草編加工客商們收購後,基本都是出口到國外呢。”
“可為啥這些麥稈看上去很完整,又感覺不那麼硬呢?”記者帶著疑問向村民們了解情況。原來,這種麥稈辮子的主要原料是麥稈,之所以麥稈很完整,是因為這些麥稈都是用鐮刀手工收割的,然後將粗細適中、顏色白亮的麥稈預先挑選出來,剪掉麥穗,放置乾燥處備用。閒暇時,拿出麥稈折掉根部,只留莖節,去掉葉鞘,就可以用了。王曉麗還告訴記者:“由於麥稈偏硬,編起來不方便,所以俺們編前都先用清水將麥稈浸泡數小時,直到麥稈變軟為止。這樣俺們就能輕鬆地編辮子了。”
“這些麥稈辮子能給你們帶來啥好處?”記者好奇地問。一邊帶著孩子,一邊正嫻熟地編辮子的村民蔣文靜告訴記者:“這一盤辮子有八圈,一圈約一尺五長,一盤辮子可以賣八毛錢,高者能賣到一塊錢。這速度快的,一上午就能編個四五盤,俺邊帶孩子,邊編這個,一天能編個六盤,賣了以後能掙個零花錢,除了家裏的油、鹽錢外,還能給孩子買些吃的。”
這種純手工製作的麥稈辮子細緻緊密、實用美觀,深受草編加工客商們的喜歡。每年麥收結束後,清豐縣的許多村民都到處找秸稈,編辮子,不僅有效阻止了秸稈焚燒現象,還能幫助村民們賺些外快,貼補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