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科技致富 >

山東:“渤海糧倉”種糧有賺頭了

發佈時間:2014年07月04日 08:38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30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隨著今夏全省小麥收割結束,經夏收實打測産,濱州、東營等地“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試驗區小麥産量較去年又有較大提高,項目實效初步顯現:12.9萬畝試驗區小麥平均畝産達到800斤,較去年的607斤增32%。其中,位於東營項目區的黃河口鎮(東3區)試驗地塊(屬棉改糧後第二年種植)畝産達1076.2斤,創試驗區小麥畝産記錄,較去年最高單産記錄898斤增19.8%。據專家組預計,今夏“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山東項目區小麥總産量可達1億斤。

  “畝産能到800斤,種糧就划算了!”種植大戶張汝和説。張汝和是濱州市沾化縣馮家鎮人,原本在鎮上經營農資,2012年接觸到“渤海糧倉”科技工程後,他竟“迷”上了種糧。2012年他試探著種了1000畝小麥,次年計算收成,畝産約莫有600多斤,冬天再播種時,這個數字就擴到了4000畝。今年夏收,這4000畝的麥田平均畝産達到了700多斤,其中有一塊30畝左右的地塊,6月11日農業專家組來測産達到了1000多斤。

  “看現在的情況,種個兩三年就能和常規地塊差不許多,今後是越種越划算。”張汝和説,雖然現在算一畝地小麥、玉米兩季畝均效益大約才450元,但兩三年之後,地差不多就改好了,成本就能下來不少,“咱種植大戶得學會看長遠不是?”

  今年,馮家鎮種植小麥的面積已經超過了1萬畝,基本都是大戶,一戶都在三五百畝以上,而此前的許多年間,馮家鎮是幾乎不種植小麥的。

  在省農業良種工程的支持下,近年來我省自主培育了一大批優良的耐鹽小麥品種,在整個山東試驗區,我省自主培育品種種植面積佔79.8%。在今年實打測産中,在同屬棉改糧後第二年種植、含鹽量基本相同的兩個地塊上,青島農業大學自主培育的青麥6號,畝産比中科院明星品種小偃81還高出74.42斤,表現了良好的耐鹽高産性能。

  “到2020年,‘渤海糧倉'山東輻射帶動面積要達到1500萬畝,預計年增産糧食30億斤”,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説。“渤海糧倉”願景的逐漸實現,關鍵在於科技支撐。兩年來,省科技廳緊緊圍繞改鹽增糧,研究出濱海鹽鹼地糧食産能提升整體技術方案和多套技術模式並進行試驗示範,為打造鹽鹼地“噸糧田”樣板奠定了基礎。

  “渤海糧倉”科技工程

  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我國始終面臨的重要課題。農業科技界提出設想:環渤海區域擁有大量的鹽鹼地,能否進行高效農業開發、釋放潛力,變成新的“糧倉”?

  2012年,中科院在我省開展了“渤海糧倉”計劃的試驗。2013年,“渤海糧倉”科技工程被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由中科院、山東省、河北省、天津市、遼寧省等共同實施,目標是到2020年在環渤海區域實現糧食增産100億斤。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