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田園如何變樂園——吉林省休閒農業的觀察與思考

發佈時間:2014年07月04日 08:26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吉林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捲起褲腿,到田間採摘一捧新鮮蔬菜;拎起鋤頭,去開墾一塊“屬於”自己的菜地;坐上炕頭,體驗一下東北農村的鄉土風情……這就是當下方興未艾的休閒農業。據省農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吉林省休閒農業企業已達2988戶,其中農家樂2500戶,休閒農莊268戶,農業觀光采摘園220戶,營業收入125.5億元,年接待人次1445萬人次。休閒農業正發展成為有質量、有品位、有規模的朝陽産業,成為吉林省現代農業新的增長點。

  從單純種植,到産業發展——休閒農業如何與新農村建設相互融合?

  天邊還是魚肚白,長春市雙陽區黑魚村10社的金寶農業專業合作社大院裏,合作社理事長周麗君和愛人王金寶帶著村民正忙著修剪葡萄樹。

  “近兩年,採摘遊越來越火,我們今年準備大幹一場。”見記者走進院內。周麗君馬上放下手中活計,熱情地迎了上來。

  周麗君告訴記者,她家從2008年開始搞採摘遊、鄉村遊,2009年開始自釀紅葡萄酒。2011年以來,來村裏採摘、旅遊的人數逐年遞增。“每年八九月份葡萄成熟的季節,最多時一天要接待200多位遊客。”她説,村裏葡萄種植的面積在逐年擴大,今年,全村一共種植了30公頃葡萄。“如今,在我們黑魚村不僅種葡萄、釀紅酒可以掙錢,就連釀酒剩下的葡萄籽都能賣錢了。”周麗君説。

  黑魚村村支書楊德興介紹説,為了引導和扶持該村葡萄産業發展,2013年,長春市政府專門撥款20余萬元,為該村購置了用於生産紅葡萄酒的發酵罐、破碎機、存汁罐等設備,建成了一條年産紅葡萄酒100噸的生産線。

  黑魚村,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農業村,幾年來,這個村充分利用距離長春市區較近的區位優勢,根據城裏人“看鄉村景、幹農家活、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的消費需求,開展葡萄採摘、鄉村旅遊,逐漸形成了生機勃勃的“甜蜜産業”。

  幾年來,吉林省通過以旅遊業帶動休閒農業,以休閒農業促進特色産業,以特色産業推動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之路,扶持並打造了一批魅力休閒鄉村:遼金古城腳下的梨樹縣霍家店村、保留著濃郁民俗文化的和龍市金達萊村、坐落于茫茫林海中的撫松縣果松村……這些鄉村將新農村建設與産業佈局相融合,通過發展休閒農業,既提高了農民收入,又滿足了城市居民休閒娛樂、農事體驗的消費需求,形成新村帶産業、産業促新村的格局。

  有紅火,也有冷清——如何做到“吃有口碑、住有情調、玩有趣味、購有特色”的持續發展?

  從長春市區出發,沿著長清公路一路向南,到奢嶺鎮轉幾個彎後,便是一處農産品種植基地。

  在一棟香瓜大棚裏,十幾名遊客正在瓜地裏採摘香瓜。“我們雙陽‘八里香'遠近聞名,由於沒打任何膨大劑、催熟劑,香瓜普遍長得小,但口感卻極為甘甜、爽口。”基地負責人孫英俯身摘下一個香瓜,放進水桶裏洗了洗,熱情地請記者品嘗。

  孫英説,為提高種植基地的知名度,他們近期利用微信平臺等方式開展了“優質果蔬爽吃一夏”活動,邀請市民免費品嘗桑葚、香瓜,吸引了不少遊客。

  這邊,孫英的採摘園生意風生水起、紅紅火火,而在不遠處的另一個採摘基地裏,老漢陳清山卻面臨難題。

  在大棚邊的簡陋居室裏,66歲的陳清山一臉苦悶。這天是星期六,整整一個上午,一位遊客都沒有。老陳説,今年來他家大棚採摘的遊客太少,而瓜蔓上結著的香瓜又等不得,他只能把成熟的香瓜摘下來,用筐裝著拎到公路邊去賣。

  2010年,種了半輩子香瓜的他在這裡承包了兩棟大棚,春季搞草莓採摘,夏季搞香瓜採摘。眼下正是香瓜成熟的季節,大棚裏有甜甜的瓜香在飄蕩。“種香瓜我是行家呀,前兩年的生意還是不錯的,好的時候一天能賣100多公斤香瓜。今年不行了,我告訴遊客,這裡絕對不用農藥、化肥。很多遊客都會有那種不信任的表情,這是最讓我傷心的。”老陳説。

  分析今年生意不好的原因,老陳説:“我家的兩棟大棚的位置比較偏遠,除非遊客特意來找,否則一般都不會走到這裡來。現在採摘園越開越多,城裏人應該是被新的採摘園吸引去了。”

  記者告訴老陳,現在很多采摘園都在通過手機微信搞營銷。他一臉茫然。當他在記者的手機上看到其他採摘園主做的宣傳之後,慢悠悠地説:“種了半輩子香瓜,現在看,光會種,不行啊。”

  如何擴大客源、讓遊客信任,看來老陳還得多想想辦法。

  “休閒農業就是採摘園、垂釣園,都差不多”。這樣的評價是現在吉林省很多地方休閒農業給遊客留下的簡單而低級的認知。記者發現,有的投資者缺乏市場需求論證和發展規劃,因而造成投資決策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致使同一區域內休閒農業項目開發模式雷同。

  在採訪中,很多遊客都認同“吃有口碑、住有情調、玩有趣味、購有特色”是較為理想的休閒農業模式的觀點。

  是田園,更是樂園——如何保持自然本色,讓休閒農業更具魅力?

  如何利用既有資源發展休閒農業?採訪中,幾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忽略原有寶貴的農業自然資源及特色,也就失去了休閒農業的本質”。

  在集安市清河鎮前進村的山溝裏,蘇宏華建起了農家樂度假村。他清醒地意識到保持“農業本色”的重要性。他利用生態溝的自然資源,在山溝裏栽花種草,養駝鳥、孔雀,把這裡建設得像世外桃源一樣,每到週末,這個原汁原味的農家樂園便會吸引不少來自通化、集安的城市遊客。蘇宏華小兩口粗略地算了一下,除去各項費用,2013年度假村純收入近10萬元。

  王超群也在集安市經營著一家生態旅遊度假村。不久前,去台灣的一次考察令他感觸頗多。“台灣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主題突出、個性鮮明,有的甚至能在單一的農業主題上做精做深,做到極致,而吉林省很多休閒農業項目在這些方面還相當欠缺。”

  對此,省鄉鎮企業局局長馬成武表示,不能否認吉林省一些地方在休閒農業開發建設上脫離了樸素、自然、生態的發展原則,忽略了原有寶貴的農業自然資源及特色,也就失去了休閒農業的本質。“‘農'味不足,失去特色,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吉林省應充分挖掘長白山文化、薩滿文化、高句麗文化等潛力,讓休閒農業真正保持鮮明的農業特色,才能讓希望回歸田園的廣大遊客真正“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馬成武説,“每個村莊都有她的氣質,氣質哪來?來自她們各自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發展休閒農業就是要開發和保護好這種氣質,讓鄉村、讓田園因這氣質而美麗。”

  談到吉林省休閒農業發展的未來,馬成武説,從2014年起,吉林省將通過統一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合理解決用地、稅收優惠政策加強信貸服務等主要措施,利用5年時間實現全省休閒農業營業收入翻一番,打造10條具有北方特色的休閒農業路線。到2018年全省休閒農業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200萬人,年接待旅客達到2000萬人次,使吉林省的休閒農業步入科學、規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