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科技致富 >

棉花受澇損失大 防控澇害有辦法

發佈時間:2014年07月02日 10:15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村大眾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七、八月是棉花生長髮育最旺盛的花鈴期,也是決定棉花産量和品質的最關鍵階段。我國黃淮地區,一般年份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七、八月份,且常有暴雨出現,極易造成棉田受澇。2013年7月,冀、魯、豫等省連降暴雨,較常年同期偏多6成以上。山東省平均降雨達328.1毫米,較常年多97.8%,為50年來最大值,暴雨導致棉田積水成災,導致産量和質量大幅下降,一般減産兩成,減收30%以上。山東的東營、濱州兩地棉花産量佔全省總産量的四成以上,去年因遭遇強降雨,棉花普遍嚴重減産減收,四分之一的棉田絕收。江蘇省農民梅衛衝在東營租了1000畝地種棉,七、八兩月的強降雨使他的棉田半數絕産,平均畝産籽棉不足100公斤,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品級降到3級以下,連成本都未收回。雨澇造成棉花減産減收的主要原因,是棉田濕度過大,土壤通氣不良,棉花根係活力受阻,植株生長髮育遲緩,易發生紅葉莖枯病和爛鈴,品質降低。目前種植的抗蟲棉的抗澇能力差,遭受嚴重澇害後,易死亡絕産。為此,應把防控雨澇作為花鈴期田管的重點來抓。

  (一)清理排水系統,確保排水暢通。預報今年我國的黃淮、長江等地,七、八兩個月的降雨量將多於常年。應在大雨來臨之前,搞好棉田排水系統疏浚和建設,確保排水通暢無阻。做到大雨過後的積水當天排凈,不形成內澇。據筆者觀察:棉田積水1-2天,造成蕾鈴脫落率高達45.7%-78%;積水3-4天,有46%-82%的植株不能恢復生長,逐漸枯死。

  (二)扶理倒伏棉株,搞好中耕培土。及時扶正倒伏的棉株,用清水輕輕沖掉莖葉上的淤泥,以確保光合作用正常進行。棉株扶理要及時,操作要細心,避免人為損傷,以免造成植株再次受害減産。受澇棉田土壤板結較重,通氣不良,地溫較低,嚴重影響根係活動,要適時中耕培土,促進根係活力恢復。中耕要適時,過早中耕會加重土壤板結。因受澇後棉株根係再生能力下降,為避免傷根,中耕宜淺不宜深,以3-4厘米為宜。結合中耕進行兩次淺培土,培土既利於根係生長,也防止以後遭遇風雨時再次倒伏。

  (三)選用速效肥,分次追施。為了使棉株儘快恢復生長,棉株扶理後至中耕前,噴施葉面施肥一到兩次,兩次間隔5-7天。噴施1-2%的尿素稀釋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對促進植株恢復生長效果良好。待土壤不粘重時,距棉株13厘米處開溝,畝追施尿素6-10公斤,以滿足棉株快速生長髮育需要。

  (四)搞好田間調查,及時防治病蟲害。受澇棉花恢復生長後,新生枝葉較多,且較柔嫩,致使棉蚜、棉鈴蟲、盲椿象、造橋蟲、象鼻蟲等害蟲常常大發生,伏蚜易爆發。當達到防治指標時,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及時防治。同時受澇棉田因濕度大,易發生爛鈴。因此,要加強病蟲害調查,搞好綜合防治。若害蟲的天敵較多能控制為害時,就不需農藥防治,儘量減少化防次數。發現爛鈴要及時擇拾,既可減少損失,又能有效控制病害傳播。

  (五)科學整枝,適時澆水。據筆者調查,受澇棉株一般比正常棉株的生育期推遲7天左右,大都沒有伏前桃,伏桃大幅減少。恢復生長後,極易萌發大量枝杈,徒耗水肥,必須跟上整枝打杈。為了彌補前期結鈴的不足,可通過推遲晚打頂3-5天,後期遇旱及時澆水,葉面噴施蓋頂肥等措施,促進多結早秋桃來彌補前期損失。據山東省濰坊、聊城等地試驗,澆好伏旱水和秋旱水的棉花,比不澆水的平均單株多結鈴2.2-3.3個,單鈴重高0.1-0.25克,增産21-31.7%。

  (六)因地制宜,搞好催熟。水淹棉田因生育期推遲,易貪青晚熟。對貪青晚熟棉田,要在枯霜前20天,選擇晴暖天氣,每畝用40%乙烯利100-150毫升,加清水30-40公斤稀釋後噴施棉株一次,有良好效果。可使霜前花增加10-18.7%,增産6.3%-10,3%,每畝增收50-80元。

  (賈登三 張德英)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