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在給豬注射疫苗
人生信條: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裕了才算富
〔關於王超〕
現年42年的王超是臨高縣皇桐鎮居仁村人,1993年高中畢業後參加酒店管理專業學習,曾在多家酒店擔任部門經理、總經理。2006年開始養豬創業,現發展到擁有13畝養豬場地,存欄母豬100頭,年出欄仔豬2000頭,肉豬1000多頭,年産值近200萬元的養殖場。在他的帶領和幫助下,許多村民紛紛走上養豬致富路。
2013年12月18日,被中共臨高縣委縣政府授予臨高縣“首屆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稱號。同年12月29日加入中國共産黨。
我是農村出身的苦孩子,小時候家境貧寒,父母每天起早貪黑,忙忙碌碌,飯桌上總是一成不變的鹹菜,在炎熱的夏天發出陣陣酸味。
那時候,我家和許許多多的農村家庭一樣,養一頭豬和幾隻雞。總是希望豬能快些長大,雞能多多下蛋,然而現實總是讓我和母親(父親在我15歲時已去世)焦慮不已——豬總是長得很慢很慢,三年下來不足200斤,而雞也是吃得多下蛋少。
我深知農民的知識結構與農村經濟發展很不相稱,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需要知識,需要專業人才。我之後作出一個驚人的舉動——不顧家人強烈反對,毅然辭去在北京的優越工作回到臨高鄉村創業。
善於發現問題科學養豬
2006年12月,我開始養豬,當時養豬規模從3頭陸川母豬起步,發展到現在擁有18畝養豬場地,豬舍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存欄母豬100頭,年出欄仔豬2000頭,肉豬年出欄1000多頭,年産值近200萬元。這都歸功我採用了全新的養殖理念和一種確實可行的節糧型低成本健康養殖操作技術,充分利用農村農民廉價的飼料資源,如豆渣、木薯渣、紅薯、米糠、木薯等進行簡單而科學地發酵和降解處理,將其配製成優質全面的動物飼料,加上運用促長催肥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時,用廉價的益生菌形成養殖場益生菌環境,養殖場無臭味,疾病少,動物健康得到保障。
農村一些地方大力開發土地,木薯、甘薯、牧草等農家飼料來源因沒地可種或大量減少種植面積,導致養殖戶使用全價飼料來喂豬。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于2009年3月到貴陽學習養豬模式通過創新,研究制定出一種養豬使用全價自配料的新模式,其核心是豬健康快長。30斤的仔豬長到200斤只需100天,成本不超過900元,取得的成果甚至讓研究養豬的幾十年的專業人士都佩服。
自繁自養、自配自製飼料為主的養殖模式
在養豬路上,有過許多人對我的選擇提出質疑,養豬也算事業?誰不會養豬。我們,每家每戶誰不養十頭八頭的。還有一些人經常這樣問我:你長得文質彬彬,怎麼會想到養豬致富?在他們意識裏,豬似乎就是臟和臭的代名詞,似乎只有愁吃愁穿的窮人百般無奈之下才去養豬。這無疑是對一個行業的偏見和歧視。
2006年以來,我堅持住在我的豬場,白天仔細觀察,晚上專心研讀養豬科技書,同時學著設計配方,又把自己配方配成了飼料。後來發現,一頭頭豬變了樣,我發現我的智慧也是富有魅力的,心中便多了幾分喜悅,對豬的感情漸漸由夢想而變得實實在在的熱愛起來。
最終讓我覺得豬是這麼好養的,是一些高科技産品,我慶倖我在長期的養豬實踐中發現了它們,儘管是百里挑一,儘管也為此花了很多冤枉錢。後來,我經過有機組合,結合我的飼養經驗,創建一套合乎自己的養殖模式。
在創業路上儘管非常艱辛,仍然堅持科學養豬,堅持自繁自養為主和自配自製飼料為主的養殖模式,既減少外來種群的干擾,又減少外來污染源。針對生豬養殖的特點,堅持以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制定並完善了《豬場衛生消毒制度》《獸醫防疫制度》《藥物使用管理制度》《豬場管理制度》和《豬場技術人員崗位制度》等一係科學管理制度。
賒豬苗給經濟困難農戶
8年多來,我的技術帶動了許多的農民兄弟養豬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主要採取賒豬苗給經濟困難的農戶,免費提供技術扶持並主動上門手把手傳授。
由於我所採用的技術比較適合資金並不充裕的農戶,所以前來洽淡的農戶非常多,不僅有本村和本鎮的,甚至縣內外的農戶都有。2007年,海口市石山鎮村民吳岳儒慕名到我的養殖基地學習取經,購回種豬,辦起了養豬場,如今具有年産值超100萬元的規模。在我的帶動和支持下,許多的農戶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嘗到了甜頭。
2012年2月受臨高縣畜牧獸醫局邀約,我參加了臨高縣西部農民養豬增收座談會,並在會上與農戶互動交流和傳授技術,得到養豬企業專家及農戶好評;2012年10月20日又受邀到海口參加海南養豬大戶座談會介紹養豬經驗;2013年4月23日受約在海南省規模養豬場新技術交流會上作經驗介紹;同年7月28日在海口江西人為峰集團養豬規模場養豬技術與疾病防治交流會上作疾病防治經驗介紹。
讓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為了不斷補充知識營養,我于2009年9月參加海南農業學校舉辦的養殖技術村官班學習,並於2012年6月20日被海南農業學校評為“優秀畢業生”稱號。
我不斷摸索科學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以“生物發酵床”進行生態養殖,實現養殖零污染、廢物零排放的生態養殖之路,並將此技術運用到服務廣大養殖戶,實現共同富裕。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裕了才算富。
創業8年多來,我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豬場附近的一條路由於年久失修,村民耕作出行困難,雨天更是寸步難行。我主動出資3萬元修了一條約1公里長,寬4米的路,鋪上碎石粉,方便了村民出行。村裏的五保戶、孤兒、老人他們生活上確實困難,我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逢年過節贈送米和油。
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是村裏的土地養育了我,我會運用我所學的養豬技術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更多的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