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縣西陽鎮馬鞍山村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如今,全村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達35戶,去年人均收入12950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全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源於黨員張海軍的引領示範。
張海軍從鑽研入手,大量收集資料,細緻考察項目。他發現馬鞍山村獨特的小氣候環境最適宜葡萄生長,而且種葡萄歷史久,之所以效益有限,是因為缺乏技術、管理不科學。他買了數十本葡萄種植的書,在3個月內外出考察70余次。他決定把他的致富夢想寄託在葡萄種植業中。他借錢包了2公頃荒地,抵押住房,購買了15000棵葡萄苗。
為了科學栽種,他30余次到縣農廣校諮詢專家。為了擠出學習時間,他在種植園搭起了帳篷,白天下地幹活兒,晚上挑燈學技術,連蚊子叮到臉上他都顧不上打。栽種葡萄第二年,他實現家庭收入20萬元。
在張海軍率先致富後,全村人把致富的希望寄託在了他的身上。
“要富口袋,先富腦袋。”為了傳授技術,他常年開放葡萄園,隨時隨地接待來訪。他還專門購買了2000多元錢的葡萄種植專業圖書供村民學習,他本人頻繁外出學習考察。在他倡導下,2008年,永吉縣羅圈溝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種植戶抱團發展,成本降低,收入提高。葡萄産業走上了集約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合作社成立後,葡萄種植戶從2008年的90戶,快速發展到現在的300戶;種植面積由120公頃增加到350公頃。
在産業壯大過程中,品種單一成為瓶頸。為了改良品種,張海軍聯絡12名技術過硬的産業大戶,組成了服務隊,免費培訓村民。通過遠程教育課程,聘請農技專家實地授課,推廣葡萄新品種。經他手引進的新品種有茉莉香、蜜汁、金紅娃、綠提子等十多個。目前,這些新品種已佔葡萄種植總面積的80%以上,馬鞍山村建成專業葡萄園超百個。
為了解決夏季冰雹損傷葡萄的難題,張海軍在國內外學習考察了十余次。他率先在自己的葡萄園架設了防雹網給農民示範。村民先是觀望,到目前全村防雹網覆蓋率達到93%,成功抵防災4次,避免損失2500多萬元。
此外,張海軍推動本村建成先進的葡萄氮氣保鮮庫;聯手村裏舉辦了採摘節;對接超市,把馬鞍山葡萄成功打入周邊省市的多家大型超市;參加了省農副産品博覽會,榮獲了省名優農副産品稱號。他還請專業人士建立門戶網站,設立葡萄銷售信息平臺。隨著知名度不斷提高,葡萄價格翻了一番。
“市場靠質量支撐,質量靠技術支撐,技術靠學習支撐。”這是張海軍最願意與人分享的成功經驗。
“未來幾年,我會探索引進葡萄深加工企業,延伸産業鏈條,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葡萄産業,把這裡的葡萄打造成輻射全鎮乃至帶動全縣的農業特色産業品牌。”55歲的張海軍説,雖然馬鞍山村已成為全省最大的葡萄産業基地之一,但是他的事業才剛剛起步,村民的好日子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