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傑
“技術是種糧根本,俺種田靠的是老梁啊!”6月17日早上,河北省臨漳縣種糧大戶靳興華來到坻上村北高粱田裏,一邊給記者介紹夏糧增收情況,一邊彎下腰沿壟扒開土層——一簇簇生機勃勃的嫩黃芽兒,恰似一枚枚鋼針即將破土而出——察看過後,靳興華又輕輕埋上細細的濕土。靳興華説的老梁,就是縣農牧局高級農藝師梁玉峰。
從2011年開始,靳興華先後以800元至1000元的價格,流轉坻上村1747.9畝和郜莊村1136畝耕地,一下子成為周邊出名的種糧大戶。可是,隨著土地流轉面積的增多,靳興華越來越睡不著覺了。他説:“地多了,種子、化肥、農機、雇人等支出很大,加上天氣、市場等對農産品收成和價格的影響,一年忙活下來也掙不了多少錢,還恐怕出現極端天氣或種田失誤。而老梁來了,田間管理逐漸走上規範化,不僅産量穩定了,還連年增産哩!”
上午九點,梁玉峰來到高粱田裏,仔細察看苗情、墑情後,評價説“挺好”。他向記者介紹,臨漳縣是糧食高産創建整建制試點縣之一,今年小麥平均畝産571.8公斤,比上年增加87.44公斤。“而靳興華的育種田,每斤麥子還要高於市場價約1毛錢。秋季播種了1000多畝訂單‘酒高粱',預計畝收入1500到2000元之間,包地種田收入還是不錯的。”
據了解,臨漳縣所在的邯鄲市,近年來不斷大力推進整建制高産創建工作,突出抓好小麥、玉米萬畝示範片建設,推廣應用小麥播後鎮壓、測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節水栽培、氮肥後移、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持續開展“百名專家駐村、千名幹部包方、培訓百萬農民”活動,組織全市1500名農技人員深入生産第一線,“零距離指導”廣大農民田間管理。尤其是今年三夏期間,各級農業部門人員節假日不休息,深入田間一線,實施“日報告”制度,要求“駐村技術人員到位、技術指導到位、關鍵技術落實到位”,每天調度夏收、夏種進度,確保“成熟一塊、收穫一塊、播種一塊”。
截止到6月11日,全市主體麥田收穫基本結束,比上年提前5天,單産、總産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了“十一連增”。據農業部門預計,今年全市573萬畝小麥平均畝産482.7公斤,比上年統計産量459.8公斤畝增22.9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