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檢索:章景志,28歲,曾留學法國,獲得雙碩士學位,後來回到家鄉從事農業生産,從一個沒幹過農活的青年,變成種植核桃的行家裏手、致富領跑者。
章景志挺拔的身材和棱角分明的長相,很容易讓人誤會他有海外血統。
2007年,章景志赴法國深造,4年後獲企業管理、國際採購雙碩士學位,被法國的一家企業看中,做起了國際採購工作。
優渥的待遇和繁忙的工作,並沒有掩埋章景志的志向。在積累了一些職場經驗後,他毅然回到大山深處的故鄉——湖北保康。
從那以後,章景志換上工裝、穿上雨鞋,當上了一名“喝過洋墨水”的農民,他決心和貧窮的家鄉父老一起通過核桃産業致富。
保康是一個山區縣,境內大小山峰3100多座,章景志所在的圭萃園農林公司的7個基地和核桃專業合作聯社77個分社,就分佈這莽莽蒼蒼的大山中。章景志利用1個月的時間,一一走訪了所有社員。每天在盤山小路上步行幾十公里,腳磨起泡了,腿走疼了,可學到了書本上學不來的東西,章景志覺得一點也不虧。
為了有效利用土地,章景志試著在核桃樹下套種牡丹。當時,工人為冬季是否用土覆蓋牡丹苗産生了爭論,章景志在沒有找到明確答案的情況下,做起了實驗:蓋一株,不蓋一株,還有一株蓋一半露一半,結果還是蓋上的苗成活得好。“實踐出真知”,章景志就這樣慢慢摸出了些道道。
核桃産業投入大、見效慢,章景志就開始大規模培育核桃樹苗,銷往有需要的地區,讓種植戶早日有收入。他白天和工人一起勞動,晚上就念起“育苗經”。2012年,公司興建了全縣首個現代化核桃育苗大棚,將核桃苗出圃時間由2年減為1年,成活率提升到95%,年節約成本達80余萬元。
一個偶然的場合,章景志見到用“袋料”培育香菇。他帶領工人不斷實驗,最終,借鑒“袋料”的方式,研究出用無紡布製作成“營養缽”栽培核桃苗圃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當年核桃育苗産量就翻了一番。他還利用廢棄的PVC管子和木板,製作生産新的“營養缽”。工藝改革後,工效提高了60%。
短短兩年時間,章景志從一個不懂核桃、不會種地的洋學生,變成了名符其實的“核桃大王”。公司&&成立了核桃專業合作社,章景志成為理事長的不二人選。
上任不久,章景志就遇到棘手事:工人的工資有依據標準,可還是有人互相攀比,嫌工資不公平。他借鑒外企的辦法,與每名工人進行工資談判,讓他們自己提要求,然後協商定標準。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如今,章景志開始對核桃進行“立體利用、精深加工”,細分核桃市場,推進與華中農業大學、省林科院等院校的合作。
2013年,章景志所在的圭萃園核桃通過有機産品認證,一顆核桃可增值4倍。“再過幾年,核桃基地就將大面積挂果。”章景志算起了經濟賬:“3年後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可由目前的5000元提高到過萬元。”
2013年12月23日,章景志參加了湖北省農村青年創富大賽,他展示的核桃精深加工項目晉級九強,現場獲得省郵政儲蓄銀行500萬元授信貸款。“有了專家評委的點撥,項目發展可少走彎路,也更堅定了我們發展核桃産業的信心。”大賽一結束,章景志就通過微信把喜訊告訴了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