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市場信息 >

緩控釋肥料需繼續規範市場

發佈時間:2014年06月26日 08:55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村大眾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16日-17日,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等主辦的第七屆國際緩控釋肥産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緩控釋肥生産消費量已佔世界總量50%以上,居世界首位。

  自2012年7月1日,由國家工信部發佈的《控釋肥料》行業標準正式實施。兩年來,國內控釋肥料市場依然比較混亂,很多企業使用控釋肥料這一概念只是作為一種廣告宣傳,許多達不到控釋效果的肥料,也頂著“緩釋肥料”的名頭出現在市場上。

  緩控釋肥效果顯著,但受不良廠家抹黑

  緩控釋肥,顧名思義就是“緩釋肥+控釋肥”。緩控釋肥廣義上是指肥料養分釋放速率緩慢,釋放期較長,在作物的整個生長期都可以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肥料。而狹義上,緩釋肥和控釋肥有所區別,緩釋肥釋放速率、方式和持續時間不能很好地控制;控釋肥則可以預先設定肥料在作物生長季節的釋放模式,可謂是高級形式的緩釋肥。

  我國緩控釋肥産業化生産只有10年的時間,由於採用“種肥同播”等技術進行推廣,獲得了農民的極大認可。10年間,我國緩控釋肥從農民陌生的“小産品”變成了國家主推的“大産業”。

  據了解,從2008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與金正大就緩控釋肥示範推廣展開闔作。截至2013年,緩控釋肥示範推廣已擴大到全國24個省的29種作物,基本覆蓋了我國糧食主産區及主要農作物。

  “在減少20%的氮肥用量的情況下,玉米等作物的産量沒有明顯減少,這對於減少氮肥淋失,減輕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效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肥技術處副處長楊帆介紹説。緩控釋肥除了省工省力,增産增收外,由於可減少化肥用量,生態效益日益受到關注。

  在此次論壇上,科技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胥和平表示,緩控釋肥節能環保、科技附加值高,值得大力推廣扶植。他認為,中國緩控釋肥的産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産品技術、市場和産業體系日趨成熟,國家將繼續大力扶植緩控釋肥料發展。

  與此同時,緩控釋肥作為一種新型肥料,利潤相對較高,因此被很多不良企業拿來用於概念炒作。煙臺眾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其選指出,緩控釋肥對農民來説施肥省事,對經銷商來説利潤高,所以大家都願意生産、銷售緩控釋肥。但是真正掌握技術的企業還不多,很多廠家把尿素涂上顏色就叫緩控釋肥,這樣的效果肯定不好。農民反過來説緩控釋肥是忽悠,與普通肥料也沒有什麼區別,這樣對推廣緩控釋肥是非常不利的。

  王其選認為,現在緩釋肥企業沒有多少,但是緩釋肥品種特別多,這也説明了市場上符合標準的緩釋肥非常少。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張強也指出,目前,企業之間的工藝、産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潤,跟風生産銷售,産品質量無法保證。國內緩控釋肥料市場也比較混亂,很多企業只將控釋肥料作為宣傳營銷的噱頭,其産品卻並不能取得控釋效果。

  專家支招:加大補貼,加強監管

  混亂的市場局面,不僅損害了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阻礙了合格産品的市場開拓,嚴重制約了我國緩控釋肥行業的良性發展。為此,行業專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修學峰認為,農民對緩控釋肥料認識有限,緩控釋肥料的推廣應用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特別是來自有關政府部門的宣傳和推動。如果能夠出臺補貼政策,必將極大地促進這一産業的發展。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啟動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緩控釋肥使用補助試點。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民是國內較早從事緩控釋肥研究的專家,他指出,工商、質檢部門要從生産源頭和市場兩方面共同監管。生産源頭上,設立技術門檻,制定控釋肥料生産許可證制度,企業要想生産控釋肥料,就要從質檢部門申辦生産許可證;許可證申辦下來後,質檢部門還要定期對企業進行審查,對企業的生産能力進行監管。

  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與區劃所研究員趙秉強則強調,中國緩控釋肥産業還需通過技術創新增強産品質量穩定性,降低成本,更好地服務於中國農業。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