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澆地用水減半 産量不減反增

發佈時間:2014年06月26日 08:32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河北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仲夏時節,在張北縣採訪,一組數據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2011年全縣農業用水量較上年減少303.85萬立方米,2012年較上年減少837.84萬立方米,2013年較上年減少784萬立方米。

  用水量逐年下降到原來一半的同時,2011年以來,作為全縣農民增收的主導産業,也是最大的用水行業——錯季蔬菜産量不減反增,菜農人均收入年增上千元。

  更為可喜的是,地下水位也開始慢慢回升。從2012年5月到目前,全縣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米。

  增産增收與節約用水本是一個兩難選擇,張北是如何實現“魚和熊掌兼得”的呢?

  改變大水漫灌傳統灌溉模式,引入膜下滴灌高效節水新技術

  眼下,正是壩上錯季蔬菜移栽的好時節,張北高效節水蔬菜基地一望無際,記者見到淡黑色的地膜上面嫩綠的菜苗隨風搖曳,地膜下面每隔十幾厘米一個的滴灌孔直達小苗根部。

  “這是我們蔬菜産區推廣的膜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該縣水務局局長喬河介紹,高寒、多風、少雨,十年九旱是張北縣的基本縣情,縣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佔全國平均水平1/5,畝均耕地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1/10,年平均降雨量僅35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

  由於地處高寒地帶,無霜期短,農牧結合是張北農業生産的特點,十幾年前,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放牧被禁止,農民把增收的希望寄託在錯季蔬菜上。

  “之後,全縣蔬菜種植發展迅猛,2011年已發展到19萬畝。但是,很快問題就來了,蔬菜是高耗水作物,而農民傳統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耗水嚴重,灌溉用水佔到全縣總用水量的80.6%。”喬河介紹,由於灌溉方式粗放,多年以來,張北差不多每年都超采地下水3500萬立方米。2011年以前,全縣地下水位以年均30厘米的速度下降,蔬菜種植區的水位年下降幅度更是高達1.5米。河道斷流、淖泊乾涸、水庫見底,局地樹木成片枯死,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種狀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水資源不足的現實不可回避,農民增收的願望同樣不能忽視。”喬河説,為在農民增産增收與節約用水之間找到平衡點,2011年張北確立了“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發展戰略,把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點,改變大水漫灌傳統灌溉模式,引入膜下滴灌高效節水新技術。

  當年,1.3萬畝採用膜下滴灌的錯季菜試點成功,比管灌畝節水一半(120立方米),比大水漫灌節水480立方米。

  小面積示範成功的技術如何大面積普及?縣裏決定:以穩定水澆地面積、減少地下水開採、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探索用水新機制。

  建立定額管理新機制,引導農民變“要我節水”為“我要節水”

  在副縣長方士武的辦公桌上,記者見到了剛剛印發的“整治非法打井督查通報”,點名批評了3家企業和一家養殖場非法打井行為,並責令制止。

  “要真正改變無節制用水的習慣,首先必須在源頭上動真格。”方士武介紹,縣裏出臺規定,凡是地下水位出現持續下降的地方,強行限採,不準打井。其它區域,誰想新打機井,都必須有審批手續、水資源評價結果和取水許可證,三者缺一不可。執法部門不定期進行聯合檢查,一旦發現違規者立即取締。

  管住了井的數量,也要限制用水量。“劉榮24畝地,用水定額2880立方米。劉志運14畝地,用水定額1680立方米……”在坐落於田間地頭的饅頭營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了豆腐窯村的用水定額分配表。

  習慣了大水漫灌、隨意用水的農民能接受定額管理嗎?

  在饅頭營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了膜下滴灌預報系統測控採集終端,“這是張北縣高效節水農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一部分。”站長王宇亮説着,輕點鼠標,全鄉各村土壤的溫度濕度、不同灌溉機井的控制面積、每眼井的用水量用電量都一覽無余。

  “我們不僅實施了用水的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對每個農戶的用水量瞭如指掌,還實行了階梯計價,用價格杠桿約束農民的行為,節獎超罰。”王宇亮説。

  縣裏規定了不同灌溉方式每年的用水量,除膜下滴灌外,其它灌溉方式每年必須減少用水20立方米。定額用水範圍內,不收水費,只交電費,超出定額用水加收階梯水費。

  用機制倒逼農民轉變用水觀念,不能光“堵”,還要“疏”。為此,張北縣加大財政投入,每年劃撥1000萬元水利專項配套資金,用於節水工程建設,同時,整合多項涉農項目資金,在蔬菜種植區推行刷卡澆地,政府投資鋪設地下輸水管道、修建智慧井房。

  “節水工程的主要設施政府都給我們建好了,我們只需要每年換一下地膜,隔3-5年換一下PE水管就行,每畝地一年的投入也就100多元,畝均節本增效1800多元。”正在更換PE水管的王簸箕溝村村民戴軍告訴記者。

  節水、節電、節肥、省工、省時、減少病蟲害、增加産量、提高品質,膜下滴灌的益處得到農民認可,農民從“要我節水”轉變為“我要節水”。目前,全縣膜下滴灌達19.17萬畝。

  節水後錯季蔬菜産量不減反增,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

  這幾天,張北縣楊家房村村民譚貴格外高興,自己承租的300畝地又一次用上了海流圖水庫的水。

  “我們村位於水庫下游,一直用水庫的水澆地,可是前幾年水庫見底了,村裏井少,常常澆不上地。今年水庫又有水了,澆地有了着落。我種的甜菜從長勢看,畝産8000斤沒問題,畝收入怎麼也得六七千元。”

  和海流圖水庫一樣,在張北,經過幾年乾涸之後,再次為耕地“解渴”的,還有大銀灘水庫、黃蓋淖水庫等5個中型水庫。

  “不僅乾涸的水庫又有了水,前幾年斷流的玻璃彩河、燈籠素河、潘常河等6條河也已流水潺潺。與2010年比全縣地下水位上升1米。”喬河説,儘管水庫水還不夠深,河裏的水也還不夠寬,但近幾年持續不斷地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張北已走出了“發展蔬菜無限制開采地下水,井越打越深,水越來越少,生態環境越來越差”的怪圈。

  “在下大力推廣高效節水技術、鞏固節水工程的同時,我們也積極調整種植結構,選擇省水的燕麥、甜菜、沙棘等耐旱品種。”方士武介紹,到“十二五”末,全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將達到25萬畝,年均節水500萬—1000萬立方米。“我們還將把高效節水向工業、生活等多領域延伸,形成全社會、各行業節約用水的良好氛圍,從根本上扭轉浪費水資源、超采地下水的趨勢,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士武説。

  節水並沒有阻斷經濟發展的腳步,近年來,節水工程産生直接效益2.46億元,惠及全縣15萬農民,項目區畝均增産900公斤,人均增收1600多元,實現了“國家節水、農民獲利”。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