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吉林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重點村建設起步高效果好

發佈時間:2014年06月26日 08:32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吉林省新農村辦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戰略部署,吉林省計劃從2014年啟動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村建設。經過層層申報,全省確定410個重點村,目前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佈局合理,強調區位優勢。410個重點村均按照縣域鎮村體系規劃進行佈局安排,地理位置優越,輻射帶動範圍廣,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適於發展工業、特色農業、商貿物流、鄉村旅遊,並且能夠帶動周圍分散村屯向重點村集中,形成一片具有區位優勢能夠集聚區域優勢資源要素的樣板村群。據統計,今年全省打造以市(州)為單位集中連片樣板村群58個,平均每個市(州)6個片,涉及重點村245個,第一批示範村的標兵村238個,平均每個片有8.3個村。

  投入較強,注重經濟支撐。今年新選定重點村在改善人居環境中能夠實現多渠道、多元化投入。市、縣兩級政府能夠安排一定規模的配套資金,鄉鎮積極組織推動,村集體自我投入能力較強,農民人均純收入較高。據統計,410個重點村,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589.7元,比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9621.2元高出10%。2014年重點村集體投入能力為9527萬元,村均23.3萬元,比要求每村匹配15萬元,增加8.3萬元,其中投入能力在100萬以上的村9個,50-100萬元的村20個,20-49萬元的村109個。此外,重點村主導産業建設突出,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410個重點村中有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村佔81.2%,合作社共計882個,村均2.7個。

  基礎較好,建設積極性高。新選定重點村村內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有較好基礎,在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農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設、自主管理的積極性高、意願強烈。據統計,目前410個重點村屯內道路硬化率達到70%,自來水使用覆蓋率達到50%以上,有線電視使用率達到77%,衛生所534個,文化室403個,圖書室404個,公共廁所686處,畜禽養殖小區649個,現有村部面積258815.4平方米,現有文娛活動建設場所393159.8平方米,已安裝路燈9025盞,有科普宣傳站343個,有超市1835個,有垃圾集中處理填埋場340個。

  不同模式,突出類型多樣化。在重點村選擇上,各具特色,選擇不同地域類型、不同産業基礎、不同民族特色、不同文化傳統、不同建設模式的重點村,對於全省行政村農村環境改善提供更多經驗模式借鑒。410個重點村,鄉鎮政府所在地的村51個;城區村45個;民族村56個;邊境村28個;旅遊村119個;統一建樓的村7個;公鐵路沿線的村283個;移民村56個。

  鄉風文明,班子領導力量強。新選定重點村積極開展文明村屯、文明戶創建活動,對固有陳規陋習進行宣傳教育,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工作深入人心。重點村兩委班子團結,凝聚力、戰鬥力強,視野開闊,思想解放,勇於改革創新,帶領農民致富和管理村級事務能力強,村幹部作風正派、廉潔自律、群眾擁護。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