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傑
“4月份的奶款打過來了,每公斤4.2元。5、6月份的奶款還要等,老闆(收奶企業)説,5月份的可能跌破4元/公斤,6月的可能降到3.7元/公斤,1斤奶還賣不到一瓶水的價錢!”近日,在河北省邯鄲縣崔曲村聖錦奶牛養殖小區,小區負責人王玉霞的兒子剛剛交奶回來,一邊氣呼呼地彙報交奶情況,一邊向記者訴苦:“除去小區管理成本,6月份賣奶錢到手,肯定到不了每斤2塊!”
據統計資料,2013年河北省奶牛存欄191.2萬頭,牛奶總産量458萬噸,分別約佔全國總量的1/7和1/8。省內現有乳製品加工企業40家,其中35家規模以上乳品企業的乳製品産量298.12萬噸,同比增長9.1%,躍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液體乳産量274.38萬噸,同比增長10.13%,乳粉産量3.48萬噸,同比增長27.79%。
乳品生産能力顯著增強,但記者了解到,奶農的收益和處境並未取得根本性改變。
“俺覺得,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喝奶的人會越來越多,只要認真養奶牛,保證鮮奶質量,肯定會掙錢的。”王玉霞領著記者參觀小區草料儲備、牛圈管理、奶廳設備及運奶車輛,介紹説自己養奶牛10多年了,每一個環節都精心管理,確保環境衛生、鮮奶質量安全。2008年,她借錢建設了佔地40畝的養殖小區,奶牛存欄達400多頭,可生鮮乳行情不好,奶農掙不到多少錢。
“最好行情還是去年底,1公斤奶賣5.05元,可這個價格僅僅維持了幾個月,一晃而過。”王玉霞説,2013下半年,奶價一直上漲。可到了眼下的淡季,4月份的奶款剛拿到,每公斤4.2元,扣除小區租地、管理、運奶成本,奶農拿到的約是3.7元/公斤。至於5、6月份,送去的奶只有等級和數量,價格還沒有定下來。
“收奶的説給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不高興了或市場銷不了了,就用鼻子聞一聞,明明是好奶就變成了‘有味兒'奶,要是拒收,俺就得當場倒掉!明明吃虧了還得陪笑臉説好話,俺們和誰説理去啊?”王玉霞憤憤不平。
陪同採訪的邯鄲縣農牧局幹部謝海剛説:“3斤奶1斤精料,基礎料是8斤,草每公斤0.15元,精料每斤1.3元,養奶牛的成本非常透明,也非常好算。”他説,由於去年奶價高,飼料也有所上漲,進口奶牛到港價格也在漲,可鮮奶價格卻一直在降。
謝海剛和王玉霞一起算賬:按1頭奶牛每天産30斤奶算,需要草、精飼料、保健用藥等約33元,再加上不在産奶期的奶牛(如後備牛)成本,不算養牛戶勞動力的投入成本,奶價每公斤低於3.5元,就會出現養奶牛虧損。這樣,一般奶農都會少喂料,讓奶牛少産奶,直接影響了奶牛健康,也影響到了今後旺季産奶量。如此,便造成了“奶價低、奶牛差,奶價高、産奶少”的惡性循環。
夏季是乳製品消費淡季,又恰恰是奶牛的産奶旺季,隨著奶源供給逐漸增大,生鮮奶價格呈總體下降態勢。王玉霞告訴記者,如果像她兒子所説的,6月份奶款結回來後跌破每公斤4元錢,或到了每公斤3.7元左右,奶農到手的奶價將是3.3~3.4元/公斤,整個小區的奶戶將面臨賠錢現實。
“滏陽乳業”本是個以加工鮮奶而遠近出名的企業,現已倒閉,原址上發展起了存欄600多頭的規模養殖小區。多年從事奶牛養殖的高冠俊説,這樣的規模養殖小區比散養戶好多了,一是鮮奶質量穩定,二是供應量也穩定,奶價正常比散養奶牛每公斤高0.4元左右,“日子比散戶好一些,但也是微利、無利甚至略虧損狀態”。
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表示,近年來全省奶業整體發展水平有了較大提升,生鮮乳及乳製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歷史最好時期。但是,受供需關係的影響,生鮮乳價格一直上下波動,奶源市場存在著“少搶多拒”的行業矛盾。從2013年末奶源緊張、價格大漲、部分乳製品斷貨,到今年上半年以來價格下降、拒收顯現、奶農利益受損,奶業依然未能走出“奶賤傷農,奶貴傷民”的怪圈。
為此,該協會已經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希望通過建立“省級生鮮乳價格協調例會”,通過社會監督、共管共治,實施乳品企業與養殖戶的利益協調連結,完善生鮮乳價格協調機制平衡各方利益,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同時,通過創新第三方監測、檢測生鮮乳質量安全,由乳企提供辦公場所,畜牧局、食藥局監管部門技術人員駐廠監測奶源質量安全,既防止不合格牛奶重新流入市場,又防止乳企隨意壓價和拒收原料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