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推動國內小麥市場價格明顯上漲的政策提價及需求快速增長導致的去庫存化因素消褪,在國內小麥市場“供升需降”的格局下,推動國內麥價上漲的動力明顯不足,脫離政策底價的主産區小麥收購價格面臨的市場風險陡然增大。在麥市“內憂外患”的格局下,新小麥高價收購及囤糧待漲的市場風險較大,建議市場主體降低價格預期,“以銷訂購”,防控市場風險。
一、主産區新麥收穫基本結束 新麥增産增質明顯
目前,全國主産區新小麥收穫工作基本結束。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分析,今年冬小麥單産創歷史新高,主産區冬小麥畝穗數明顯增加,穗粒數持平略減,千粒重增加,預計夏糧畝産將提高3公斤以上;11個冬小麥主産省區夏糧均增産,新小麥增産增質明顯。美國農業部最新公佈的小麥月度供需報告預計中國2014/15年度小麥産量為1.24億噸, 相比之下,2013/14年度中國小麥産量預估為1.2172億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公佈的報告預計中國本市場年度小麥産量料增加88萬噸至1.2260億噸。從各小麥主産區反饋的情況來看,2014年河南地區小麥有望再獲豐收,且質量好于歷年,預計小麥商品量將達2350萬噸左右;山東地區新小麥總産量預計2266萬噸,較上年增長8%-10%;江蘇地區新小麥産量預計在1150-1200萬噸;河北地區新小麥畝穗數較上年增加,千粒重較上年提高,穗粒數略有減少,預計全省冬小麥平均畝産將實現新的突破,夏糧總産在去年280.48億斤基礎上將有新的增加,夏糧豐收已成定局。今年主産區新小麥較上年增産明顯,很大程度上使得國內小麥市場的供需格局明顯改觀。
二、市場化主體積極性不高 新麥收購價顯疲態
在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國內麵粉加工企業從今年春節以來,進入了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尤其是對於中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已經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和危機。在國內加工行業産能過剩及需求疲軟的格局下,麵粉加工企業的經營情況較為艱難,其消化麥價上漲的能力明顯下降,且上遊小麥市場價格上漲所引發的成本增加難以通過價格機制傳導至下游。在國內新小麥增産增質且終端需求疲軟的格局下,小麥流通市場“不缺糧”,理應處於“買方”市場格局,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及産能過剩所引發的産業調整加大市場風險,高於小麥托市收購價格的新麥收購價格面臨的市場風險明顯加大。在此格局下,市場化主體入市搶購新小麥的風險較高,因新小麥收購市場化難以形成聚力,麥價推動力明顯不足。近期國內主産區新小麥收購市場呈現“南弱北強”格局,一方面源於北方麥區新小麥的品質好于南方麥區;另一方面山東、河北糧源供需相對較為偏緊。但部分區域在市場主體積極補庫明顯推高麥價之後,麥價蘊藏的市場風險加大,後期市場缺乏力量托住高企的麥價。隨著新小麥上市量的增加、價格的高位運行,近期蘇皖地區小麥收購市場較前期相比略轉冷清,收購主體積極性有所下降,部分區域新小麥收購價已顯疲態。
三、麥市總量供給充裕 品種結構性矛盾仍存
由於今年主産區新小麥産量增加明顯,國內小麥商品流通量增加加大流通市場供給壓力,預計今年新小麥的商品流通量在8000-9000萬噸。在國內小麥市場“供升需降”的格局下,國內小麥市場供需步入“總量寬鬆”新週期,國內小麥市場整體行情走勢難言樂觀,麥價或將以溫和波動為主,其漲幅或難以抵消因倉儲、資金利息等成本的增加,持糧待漲的風險較大。優普小麥之間市場行情走勢出現分化,因國內主産區優質小麥産量減少、需求相對較為旺盛且進口小麥受制于配額及優質進口小麥價高,主産區市場主體優質小麥採購較為積極,這也明顯推高優質小麥的市場價格,市場風險也相應提高;在國內小麥市場總體供需寬鬆格局下,其行情走勢也將受到較大制約。在國內麥市市場化弱勢的情況下,階段性的行情機會需關注主産區小麥托市收購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