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尹小劍文/圖
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小麥生産大國,河南是全國第一小麥生産大省,“世界的小麥看中國,中國的小麥看河南”已成業內共識。河南小麥的穩産、高産、增産關係到全國的糧食安全。6月20日,就河南小麥連年增産這個話題,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採訪到我國著名小麥專家郭天財教授。
小麥增産已成定局
郭天財教授告訴記者,今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尉氏縣麥田視察調研時曾明確提出:河南糧食生産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要立足打造全國糧食生産核心區這一目標和任務,在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上開闢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
郭天財教授説,去年麥播時河南遭遇高溫乾旱,拉長了麥播期,冬前苗情複雜。春節後的幾場雨雪很及時,特別是4月份以來,在小麥生長的需水高峰期,河南連續迎來幾場大範圍降雨,使得今年的小麥抽穗早了7~10天,畝穗數足,籽粒灌漿期要延長,結實肯定很好。
“和去年相比,全省畝穗數明顯增加,千粒重約增0.2克,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今年小麥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60萬畝。今年的天氣對麥收時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因此實現今年河南小麥增産已成定局。”郭天財教授向記者分析道。
小麥“十二連增”不容易
郭天財教授説:“河南實現小麥十幾年連續增産很不容易,每次增産較前一年的産量基數在增加,而影響産量又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氣候、田間管理、播種面積、品種等。”
郭天財教授説:“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的商品糧品種,河南能實現十幾年連增,我認為有以下原因:一是河南省各級領導對發展小麥生産極為重視,政策支持力度大,進一步發展小麥的氛圍好;二是我省小麥連續遭遇幾年極端氣候影響,各地已經積累了較為成熟的組織全社會力量抗災奪豐收的經念和有效應對技術;三是我省加大高標準糧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等項目實施,農業生産條件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四是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田間管理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郭天財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原學者,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河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國家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