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賚縣鎮賚鎮有17個行政村,最遠的村屯距離縣城也超不過10公里,於是每個村都打起了“圍城經濟”的算盤。架其營子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一個村生産的茄子幾乎壟斷了周邊市場。
架其營子村的菜農賣菜,不用蹲市場,守在道邊就全解決了,遠到齊齊哈爾、烏蘭浩特,近到白城、大安……採購商都到他們這裡進菜。由於批量大,菜農們賣菜時,大秤、計算器是必不可少的“裝備”。
10月14日上午,菜農姜春燕不到半個小時就將一車菜賣完了,收入近900元,這已經是入秋以來她的第40筆將近千元的收入了。收拾妥當後,姜春燕把記者請到了家裏,新式的廚房、全套的廚具、新穎的柱式暖器,她的小家現代感十足。提起該村農戶的致富經歷,姜春燕説:“俺們都得感謝一個人,他就是呂鳳波。”
姜春燕説的呂鳳波是架其營子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呂鳳波上任伊始,先到村裏各家各戶走了一遍,了解村民們的種植和收入情況。通過走訪他發現,村民們種的蔬菜品種普遍存在抗病、抗旱能力低,産量少的問題。他想,要靠種菜發家,就得從根兒上找。所以,他上任的頭一件事就是換菜籽。他説自己不是專家,懂得少,不專業,既然要換菜籽就一定要換出成效。於是他到縣裏請來了農業專家,經過多日的考察,呂鳳波聽取專家的建議,選擇了以種植茄子為主,種植其他蔬菜為輔的種植結構。
隨著蔬菜的一天天生長,問題又一次出現在了呂鳳波面前,大片茄子出現枯萎、長斑和病蟲害等情況,眼看著就要到收穫期了,這樣下去,村民們種植的蔬菜不但要減産,甚至可能絕收。
呂鳳波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又一次到縣裏請來了蔬菜專家和農業技術員,到菜地裏給“生病”的蔬菜“把脈開方”。經過專家支招,蔬菜“病情”有了極大好轉。通過給蔬菜“看病”,呂鳳波明白了,只出蠻力種地是不行的。於是他把專家“留了下來”,在村支部支起了大黑板,為村民們開展了農業科技知識培訓。2010年,呂鳳波又組建了農家書屋,書屋裏擺滿了農業科技、蔬菜種植等各類書籍,供村民們在農閒時節看書學習。
精耕細作、科學種植,讓架其營子村出好菜的名聲越傳越遠。過去,這裡種玉米,一年下來村民們根本剩不下什麼錢。現在,僅種菜一項,村民們一年的收入就有五六萬元。
農民腰包鼓了,村裏的家底也厚了,修路,建圍墻,給困難戶改造泥草房,惠民的實事一件接一件。下一步,他們要申請蔬菜商標,名字都起好了,就叫“老菜園子”,按照綠色、無公害、新鮮的要求,把當地的蔬菜再整出個新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