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過後,富錦市很多農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生産。他們在龍頭企業錦程菌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利用閒置的水稻育秧大棚種植香菇,為當地農民增收又添新渠道。日前在西南村水稻育秧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在大棚裏擺放香菇菌棒。“這個東西通風越好越容易發菌,所以不要擺得太密,像這樣交叉放儘量少接觸鐵絲。”一口“南方腔”的技術員現場指導,農戶聽得非常認真。 一車車菌棒從哪運來?這些“高手”又是從哪兒請來的?錦山鎮黨委委員周寶告訴記者説:“菌棒都是從錦程菌業公司買來的,農戶與企業簽回收訂單,企業還給每個基地派技術員手把手教,農民只要學著種就行了。現在僅我們鎮就有100多戶跟著‘龍頭'種香菇的了。” 小陳有著“雙重”身份,她既是社員又是技術員。小陳在浙江老家也是香菇種植戶,企業“重金”把她聘來做技術員。錦程菌業香菇生産基地全産業鏈的運營方式和國內最先進的菌棒生産線讓小陳下定決心在這裡發展。現在,她加入了香菇合作社,在基地種了20棟香菇,自己的父母、弟弟和弟媳也搬了過來一同種香菇,據粗算年可收益近40萬元。 香菇不僅“香”了外鄉人,還讓本地農戶有了奔頭。社員左洪池今年種了5棟香菇,原來僅靠45畝地過日子的一家人現在開始專職研究起了香菇。左洪池一筆賬算得明白:一棟大棚種植1萬棒菌棒,純收入是3萬元。三口人全員上陣省去了雇工費用,5棟大棚凈剩10多萬元,再加上租地的錢,收入較原來翻了近兩倍。
錦程菌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錦華告訴記者説:“5月到9月這段時期南方香菇主生産區氣溫高不能生産香菇,我們就是打這個時間差,抓住南方市場的‘空檔期'來發展香菇。目前,我們和國內菌類生産銷售企業龍頭北京中菌菌業有限公司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市場銷路已經全面打開,只要農戶按標準種植,靠香菇實現增收是沒有問題的。” 李錦華對香菇生産項目落地富錦有著自己的看法:“富錦水稻育秧大棚的數量和規模是最大的優勢,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既不影響水稻生産又可以發展‘副業',這是企業和農戶雙贏的最好組合。就目前的發展來看,在三到五年內實現香菇總量1億棒,鮮菇産量10萬噸這個目標很有希望。” 截至目前,基地已生産香菇菌棒500萬棒,可滿足500棟標準育秧大棚的香菇生産需求,帶動了20處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大棚的綜合利用,促農從香菇中增收1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