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技術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高繼明,下鄉查看小麥倒伏情況。並根據倒伏情況進行及時的技術指導。
小麥倒伏後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影響,植株體內輸導組織不暢通,養分和水分的運輸受阻礙,對産量影響很大,是高産的最大障礙。由於田間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極易造成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大發生。
小麥倒伏有兩種情況:
一是在小麥灌漿期前發生的倒伏,稱為“早期倒伏”,由於“頭輕”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復直立。
二是灌漿後期發生的倒伏稱為“晚期倒伏”,由於“頭重”不易完全恢復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莖可以抬起頭來,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補救對提高穗粒數和粒重意義重大。①因風雨而倒伏的,可在雨過天晴後,用竹竿輕輕抖落莖葉上雨水珠,減輕壓力幫其抬頭,但切忌挑起而打亂倒向,或用手扶麥、捆把。②噴灑磷酸二氫鉀,每畝150─200克,或16%的草木灰浸提液50─60千克,以促進生長和灌漿。③加強病害的防治工作。如果倒伏後沒有病害的發生,一般輕度倒伏對産量影響不大,重度倒伏也會有一定的收穫,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則會“雪上加霜”,嚴重減産。及時防治倒伏後帶來的各種病蟲害,是減輕倒伏損失的一項關鍵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