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國土資源廳、省統計局公佈了我省第二次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數據顯示,我省耕地總量有所增加,但有相當一部分耕地質量不高,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耕地保護形勢仍十分嚴峻,全省生態用地減少幅度較大,生態承載問題日顯突出。
調查數據顯示,到2009年12月31日,全省耕地總量為703萬公頃,比2009年之前的耕地數據多出149.6萬公頃。耕地總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土地的調查標準、技術方法改進和農村稅費政策調整、農民新開墾土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之第二次土地調查的數據比第一次土地調查數據更加全面、客觀、準確。全省生態用地減少幅度較大,林地較2009年之前減少38.07萬公頃,草地較2009年之前減少77.6萬公頃。導致生態用地大量減少的主要因素包括:草地退化、耕地開墾、建設佔用等。
據介紹,在我省耕地中,有相當部分需要根據國家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水)和耕地休養生息的總體安排作逐步調整;還有一部分耕地主要是由農民自主開發灘塗、沼澤地、鹽鹼地等未利用地形成的,耕種條件差,産量不高。綜合考慮現有耕地數量、質量和人口增長、發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省現有耕地中有相當一部分質量總體不高,耕地保護形勢仍十分嚴峻。
調查數據還顯示,我省建設用地規模雖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但許多地方建設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土地利用變化反映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很嚴峻。因此,省國土部門將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進一步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力爭在重點保障全省經濟發展對增量用地需求的同時,加大盤活存量用地的力度,重點解決好城鎮低效用地和農村空閒用地的盤活,逐步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增量用地的依賴,著重優化空間結構,完善發展模式,轉變利用方式,控制開發強度,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促進全省經濟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