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薩爾縣慶陽湖鄉雙河村一間兔舍內,這位回鄉創業大學生,他叫羅飛。
圈舍外是數九寒天,而屋內卻溫暖如春。乾淨的圈舍,每個籠子上都有一個小吊牌,清晰地記錄每只兔子的生長情況。27歲的羅飛,看上去精幹利落,聊起回鄉創業,他打開了話匣子。
2010年7月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羅飛,回疆後進入某礦業公司新疆分公司。在兩年的時間內,他從一名普通的員工成長為總經理秘書,離職前月薪已接近5000元。
“在兩年多的時間裏,經過各種的鍛煉,我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如何與人交流和溝通。工作時間越長,埋藏在心底的創業理想就越強烈,再不行動就怕被越來越高的職位和薪水所誘惑,讓自己失去了實現理想的動力和激情。”羅飛説。
創業的項目羅飛從大學時就開始着手準備了。“那時,我就開始關注獺兔養殖,工作後又通過學習不斷了解全國獺兔養殖技術和市場行情。令我興奮的是,我發現新疆還沒有上規模的獺兔養殖企業。”
在經過了兩年多的準備,帶着打工攢下的幾萬元錢,羅飛於2012年11月回到家鄉雙河村。
父母的激烈反對超出了羅飛的預想,“沒有想到身在農村的父母會如此激烈地反對我回鄉從事特禽養殖。”
父親羅建國道出其中原委:“他大學畢業回農村養兔子,村民都譏笑説,花那麼多錢上大學回來幹這個,錢都白花了,高中生一樣可以養啊!”母親在一旁也説:“好好的工作丟了,還擔那麼大風險,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看到兒子心意已決並做了充分的準備,我們也放下成見,全家人都跟着他一起幹了。”羅建國像在為羅飛減壓似地説。
羅飛説,正是得到了父母、兄弟的支持,他的養殖事業才逐漸走上正規的發展之路。他現在已養了110隻種兔,700多只商品兔。
創業的艱難被羅飛一帶而過,他現在充滿信心。同村多年養殖兔子的馬文章對記者説:“我養了200多只兔子,但一隻兔子的收入只有幾塊錢,獺兔一隻收入可以達到近40多元,我今年要跟羅飛養殖獺兔,村裏還有幾個養殖戶也有一樣的想法。”
慶湖鄉副鄉長楊禮剛對記者説:“看到羅飛主動回鄉創業,鄉政府也大力支持。去年鄉上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時,我們就及時通知羅飛前來培訓。同時針對全鄉的實際情況,準備扶持羅飛,幫助他成立獺兔養殖合作社,把獺兔養殖作為鄉上的一個特色産業重點培育。”
羅飛説,這次的培訓讓他掌握了創業所必需的財務管理和市場信息等方面的知識,“我現在再算養殖成本時,會考慮得更細緻長遠!”
羅飛認為,新一年對他來説,有機遇也有挑戰。
機遇是:通過一年多的養殖和不斷地在網上宣傳,已經有河北、山東的皮貨商向他簽訂供貨協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河子等地的一些養殖戶已明確了購買種兔的意向。
而挑戰是:擴大生産需要投入一大筆資金。楊禮剛説,鄉政府會與羅飛一起共同籌集發展資金。
羅飛説,春節臨近,他已為春節市場做好了準備。他今年的目標是再建一棟新圈舍,3月份註冊成立養殖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的形式,將獺兔的種兔規模擴大到1000隻,商品兔數量達到3000隻。
“通過在農村創業,我要擁有一個現代化的家庭農場,最終在我的家鄉實現農業現代化,帶領家鄉的村民共同致富。”羅飛向記者描繪了他回鄉創業的夢想。
編後語
從一名普通員工到總經理秘書,正值“職場得意”的羅飛,卻毅然辭職回鄉創業,且面對至親的誤解、世俗的成見,創業激情始終沒有被磨滅,因為他心中有個夢想:“擁有一個現代化的家庭農場,最終在我的家鄉實現農業現代化,帶領家鄉的村民共同致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視野開闊,選準路子並堅定地邁出第一步,誰都有機會成為行業的“狀元”,同樣可以因自己的貢獻而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我們也真摯希望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給予更多的政策上的扶持,幫助更多有創新理想的有志者實現自己的創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