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黑龍江省糧食大豐收庫存創新高 外銷和加工需求不足

發佈時間:2014年06月06日 08:45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黑龍江、吉林兩省連年糧食大豐收,因糧食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産銷倒挂、外銷和加工需求不足等影響,兩地均出現歷史最大庫存量,政策性收儲主體有效倉容和烘乾能力不足,導致儲糧安全形勢漸趨緊張。業內人士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在糧食促銷外調、構建新型糧食收儲體系、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確保東北地區多産糧、多收糧、多儲糧、多調糧,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國人“飯碗”內“東北糧”多

  作為中國傳統的商品糧基地,東北地區糧食生産綜合能力、潛力逐年釋放,在中國人的“飯碗”中“東北糧”的比例逐年增加。我國糧食生産由“湖廣熟,天下足”的“南糧北調”格局發展到目前的“北糧南運”。作為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東北糧食主産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

  據國家統計局公告,2013年東北地區糧食産量再創歷史新高,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糧食總産達到2904 .74億斤,佔全國糧食總産的二成以上。東北四省區糧食總産量在全國比重從2003年的17.7%提高到2012年的23.2%,2013年的比重更是達到了24.1%,成為全國糧食增長最快、貢獻最大的區域,其中玉米是該地區面積和産量增長最快的品種,同時也成為國內第一大糧食品種。

  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每年糧食消費量佔世界糧食消費總量的五分之一,佔世界糧食貿易量的兩倍左右,“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這也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貢獻。

  為確保糧食安全,中國不斷強化農業支持保護政策,農業新增補貼不斷向糧食主産區傾斜,糧油生産大縣的獎勵補助也不斷增加,針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措施、項目不斷出臺,東北糧食主産區成為主要受益者之一。

  “近百年來,吉林省年平均氣溫上升了2攝氏度。”吉林省氣象專家秦元明説。氣候變暖能促使作物生長季積溫增加、適宜播種期提前、晚熟及中晚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低溫冷害頻率減少,東北地區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種植範圍明顯北擴,播種面積和總産量大幅增長。

  據了解,黑龍江省糧食播種面積由十年前的14470.1萬畝增長到2013年的20913.1萬畝,吉林省糧食播種面積也由6468萬畝增加到7821萬畝。“吉林省的可開墾後備耕地資源約佔目前耕地的3%,特別是西部地區有200多萬畝土地從未耕種過。”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説。

  由“湖廣熟,天下足”的“南糧北調”格局到“北糧南運”,表明我國糧食生産地域呈現由南往北的發展趨勢。“東北地區地廣人稀,擁有肥沃的黑土地和大量的後備土地資源,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以新品種和新技術為支撐的科技革命為黑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水稻、玉米種植面積擴大,極大提升了糧食産量。”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玉米分會副秘書長劉笑然説。

  據了解,我國糧食生産自2004年以來已經實現“十連增”,而全國91%糧食增量、75%的糧食産量、80%以上的商品糧、90%以上的調出量來自13個主産省。“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等北方省的增糧作用尤為明顯,如今東北地區已經成為粳稻、玉米等商品糧的供應地,東北的糧食外調量佔到全國的60%以上。”劉笑然説。

  “中國目前糧食調出省(區)只有5個,而東北地區佔3個。”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安徽、江西是中國糧食調出省(區),東北地區已經成為中國糧食的“蓄水池”、“穩壓器”,“東北熟,天下足”已經悄然成為共識。

  為支持“北糧南運”,去年國家出臺政策,東北三省之外的其他28個省份到東北地區採購粳稻和玉米,運回本省銷售、加工或轉為儲備的,財政給予每噸140元一次性費用補貼。“去年12月份政策出臺後,當月鐵路外運就達33億斤,比上年同月增長一倍以上。”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説。

  “東北地區糧食年流出量佔全國糧食跨省區物流量的近一半,東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大糧食流出地。”劉笑然説。

  庫存創新高儲糧安全堪憂

  吉林、黑龍江兩省糧食庫存總量創歷史新高,因國際糧價較低、國內市場需求不旺,政策性收儲主體有效倉容和烘乾能力不足,導致儲糧安全形勢漸趨緊張。

  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告訴記者,吉林省是國家糧食主産區,糧食總産量居全國第4位,糧食商品率一直在80%以上。截至4月30日,全省糧食收購數量、糧食庫存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吉林省糧食企業庫容已超負荷運轉,亟需超前運作,解決好今秋新一輪糧食收購入庫問題。

  黑龍江省糧食收購量約1000億斤,糧食庫存總量創歷史新高,不僅國有糧食企業庫存爆滿,社會企業庫存也已創歷史新高。一些地方糧食系統幹部介紹,黑龍江省糧食總産和商品量將繼續增加;國際糧價較低、國內市場需求不旺的狀況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促銷壓庫任務繁重、形勢緊迫,新糧收儲與烘乾能力嚴重不足的矛盾前所未有。

  記者在黑龍江省青岡、蘭西等地糧食收儲部門調查時了解到,去年收購的糧食大部分都沒有倒庫,一些糧庫為了增加新的倉容,滿足玉米的政策性收購需求,不得不臨時搭建一些糧囤。

  “現在吉林省庫存已經‘溝滿壕平',如果不儘快進行泄庫,今年新糧上市將面臨收不下、儲不下的問題。”中儲糧吉林分公司購銷計劃處處長海河説。由於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業較多,他建議,國家及早安排競價拍賣和跨省移庫計劃,盡可能採用競價拍賣就地銷售的方式,以便減少成本,緩解糧食集中出庫鐵路運輸困難。

  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告訴記者,從開庫的庫點收儲能力及儲糧方式看,可利用倉房收儲能力不足30%,近70%都需要露天儲存。預計新收購的臨儲玉米將有280億斤需要露天坐囤,再加上原有的120億斤露天囤,收購結束後全省露天囤將達7萬個,露天儲存數量400億斤。這不僅加速糧食品質劣變,更給安全儲糧、安全防火帶來隱患。

  吉林省現有糧食倉儲設施、收儲能力、接收發運能力、烘乾能力主要是“十五”時期以前形成的,有些設施建於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與當時500億斤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基本相適應。而現階段,全省糧食産量穩定在650億斤以上的階段性水平,商品量至少在570億斤以上,按正常年景接新前庫存250億斤計算,扣除邊購邊銷邊加糧食,每年需要儲存半年以上糧食650億斤左右,而目前吉林省現有倉容375億斤,缺口275億斤。

  按去年接新前庫存462億斤、産量710億斤計算,倉容缺口就達到547億斤。如果市場形勢沒有好轉,倉容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現有庫存糧食中,倉房儲存375億斤,簡易倉、罩棚及露天囤儲存532億斤。糧食露天儲存不僅加速品質劣變,同時也給安全生産、安全防火帶來隱患。

  據黑龍江省糧食收儲部門負責人介紹,全省露天儲糧防火改造完成率僅25.7%,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的有8個地市。另外,露天儲糧場所間距不足、防火通道不暢、組和區儲存量超標等問題突出。上述問題的産生,與全省糧食庫存量大、露天儲糧多、國家在消防設施投入不足有很大聯絡。

  “政策性糧食露天坐囤近400億斤,加之近期氣溫逐漸升高,高水分糧露天存放容易出現結頂現象,安全隱患突出。”韓福春説。為確保儲糧安全,吉林省在強化倉儲管理的基礎上,加快烘曬進度,使高水分糧先脫險後烘乾。同時定期對囤區內的用電設施、消防設施、避雷設施、排水設施、糧情檢測系統等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和糧情變化,妥善處理異常糧情,確保露天儲糧安全。

  中儲糧吉林分公司倉儲處處長蘭延坤表示,吉林省現有政策性糧食需要國家通過定向銷售、競價銷售、計劃調撥等方式下達計劃調出或者銷售。吉林省糧食外運能力每月在30億斤左右,在新糧上市前,即使滿負荷調運,也只能運出210億斤左右,運力矛盾也比較突出。

  多策並舉構建糧食收儲新體系

  糧食收上來了,如何消化年年豐收的糧食成為當前的主要問題。對此,黑龍江省、吉林省糧食主管部門建議,對深加工企業定向銷售臨儲玉米,組織省間調撥和競價銷售,加大倉儲建設投入,加快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建設。

  “消化年年豐收的糧食,無非就是外運和當地加工,沒有別的渠道。”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説。從4月底政策性糧食收購結束,到下一季新糧上市,中間也就是7個月的時間。“從目前看,吉林省至少在7個月內消化掉400億斤糧食,才不至於在下一季新糧上市的時候捉襟見肘。”

  黑龍江省、吉林省糧食主管部門建議,一是對深加工企業定向銷售臨儲玉米。定向銷售是解決東北地區收儲矛盾最直接、最經濟的手段。在糧源安排上,應本著“先入先出”原則,先行銷售2012年生産的臨儲玉米。銷售價格上,考慮深加工企業盈虧狀況,以企業“保本”經營為原則確定。以吉林省為例,綜合市場價格預期、深加工企業價格承受能力、産能等因素,可向吉林省深加工企業銷售200億斤臨儲玉米。

  二是組織省間調撥和競價銷售。黑龍江、吉林兩省玉米深加工企業産能有限,還需要通過國家調撥和競價銷售來解決收儲矛盾。建議國家根據銷區企業倉容狀況,優先安排臨儲玉米調出。同時,考慮到吉林省糧食外運能力有限,及早組織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底價隨行就市確定。“通過省間調撥和競價銷售,力爭消化庫存200億斤以上。”韓福春説。

  三是加大倉儲建設投入。為從根本上解決糧食收儲矛盾,吉林省擬到2020年新建倉容270億斤,新建罩棚110萬平方米,地坪394萬平方米,烘乾能力80億斤,維修改造倉容93億斤。但由於各地財力有限,歷史包袱重,糧食收儲企業效益較低,自我發展能力差,僅能籌措20%左右。同時建議國家及早確定下達年度投資規模,以便將地方配套資金納入財政預算。

  四是加快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建設。為鼓勵農民常年常時、擇機擇價售糧,減輕糧食集中入庫壓力,緩解企業收儲矛盾,各地開展了農戶科學儲糧倉建設,對農民安全儲糧、科學儲糧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單倉造價4000元,農戶需自籌資金1600元,一次性投入困難。建議國家將農戶科學儲糧倉投資比例由目前的中央、省和農戶3:3:4調整為5:3:2,減輕農民負擔。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