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聲清脆的哨聲打破了山林的靜謐,一群群雀躍歡騰的小雞從草叢裏、山坡上、松林裏急促地向吹哨人奔來。這是每天清晨都會自呼中慧園養殖場再現的景象,而這個吹哨的人就是被大家稱為“雞司令”的杜忠全。
今年52歲的杜忠全曾是一名林場職工,2000年下崗後開始自謀出路,他清過林、當過勤雜工、賣過菜、開過出租車,賺的錢卻只能勉強維持生活。闖蕩多年,雖沒有改變窮困的局面,卻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
打工的艱辛使杜忠全下定決心自己創業。他清楚地知道,憑他的打工經驗、人力和財力,要想成就大的事業是很難的,搞不好産業沒有發展,自己還有可能背上一身債。客觀分析了自身及環境優勢後,杜忠全看準了森林雞的市場商機。
2010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杜忠全多方籌措資金,在呼阿公路17公里處建起了森林雞散養基地。為了節約開支,很多事情他都自己動手,很快雞場就建成了。當年5月,他購進了第一批雛雞。
由於缺乏科學的養殖知識,杜忠全喂雞只憑傳統方法,一味地喂料、飲水,結果許多雛雞不是吃多撐壞了,就是吃少餓死了。再就是啄雛,進料前還和平共處,進料後就相互啄羽、啄翅、啄肛,造成雞苗的傷殘和死亡。有時,頭天晚上還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死去一大片。有一次,才半個月的時間,雛雞就死了一大半,他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嘴角全是泡,嗓子也説不出話了。
“差在哪呢?別人能養好,我為什麼就不行?”不服輸的杜忠全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學懂養雞技術。於是,他購買了養雞方面的專業書籍,白天鑽進雞舍細心觀察,晚上看書學習對照,從雛雞出殼後的第一次飲水到喂食、保溫,他都十分地注意。為了養好雞,他先後多次請技術人員到養雞場進行現場指導,通過更新飼養方法,掌握了森林雞飼養管理和防病治病的一整套技術,現在,他只憑雞的叫聲就知道這只雞是渴了、餓了還是病了,雛雞的成活率也達到95%以上。
如今,杜忠全的養殖場每年養殖森林雞5000余只、大鵝500多只、山羊50余頭,在本地市場供不應求。今年,他又規劃設計了新的發展藍圖,打算增加冷水魚養殖項目,並開通網絡預訂和電話預約的銷售方式,創立慧園山莊品牌,讓自己的養殖場全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