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記者了解到,省財政安排1億元資金用於10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農民不再是一種戶籍身份的象徵,而是一種全新的職業選擇。
隨着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誰來種地”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將成為破解這一現實難題的制度性變革。職業農民,是將農業作為産業進行經營,並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規則來獲取報酬,以期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作為一個特定的概念,職業農民隱含三個前提條件:一是必須從事農業生産和經營;二是必須以獲取經濟利潤為目的;三是必須作為一種獨立的職業。
與傳統意義上的農民相比,職業農民將農業視作自己的事業。從戶籍身份到職業,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印記,而是一種新的職業選擇。職業農民有啥不一樣?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穩定職業、具有較高素質和社會責任的農民。簡單地説,專業大戶、養殖大戶、種植大戶、農民經紀人、小型農業企業家等都可以理解為職業農民。職業農民幹什麼?職業農民主要集中在以下行業:一是新興行業,新興行業收益高,但有較高風險,而小農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要低於職業農民,職業農民會率先進入新興行業,獲得較高收益;二是具有較大規模的行業,規模經營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也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職業農民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與傳統農民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從事較大規模的生産經營,帶來規模效益等。
記者了解到,省財政廳按照省政府要求,提出了省財政整合、統籌和新增安排“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專項資金”1億元的資金安排意見。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專項資金1億元已全部籌措到位。省財政廳已向省農業廳提出,儘快&&並會同相關部門制訂培訓實施方案,明確培訓任務、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及培訓要求等。
通過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可以造就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的以農業為職業的新型人才,帶動山西現代農業發展。同時,農民的個人命運也將悄然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