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吉林省探索農民不離鄉土的“就地城鎮化”

發佈時間:2014年05月16日 08:08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新華網吉林頻道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吉林省,許多村鎮正在走出“春播下種秋收冬藏”的傳統生産模式,搬進樓房、走進企業、收入增長的農民享受著“就地城鎮化”帶來的豐厚回報。

  “所謂就地城鎮化,我理解就是在農民不離土、不離鄉基礎上,通過升級農業産業,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待遇。”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棋盤村黨委書記馮利偉説。

  馮利偉的另一個身份是棋盤生態農業集團董事長,集團下屬十幾個基於村裏養殖、種植、加工産業的企業,村民每年收入頗豐。

  在中國,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許多村屯的農業用地被徵用,由此而來的徵地補償收入經常會讓農民“一夜暴富”。

  避免農民坐吃山空成了緊要問題,用産業發展來讓徵地補償的“死錢”變為“活錢”,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成為許多和馮利偉一樣的村幹部們思考的問題。

  棋盤村將徵地補償款有機整合,成立房地産公司開發自有土地,改善了村民居住條件;成立水稻合作社,將知名稻米品牌推向全國市場;成立養殖公司、酒業公司,形成綠色農業産業“閉環”……

  在自有産業的循環滾動發展下,棋盤農業集團公司吸納本村勞動力520人,佔全村有勞動能力人口的86%。村民成為“上班族”,早晚打卡、領取月薪、年終分紅的“白領”工作模式已成常態,月平均工資達三千元左右。

  “基於農業現代化、産業化發展基礎上的農民角色轉換是從小農生産到産業運營的關鍵。”馮利偉説,“土地補償收入可讓農民集體經濟很容易獲得發展的‘第一桶金',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基於村鎮優勢産業。”

  和棋盤村一樣,吉林省孤店子鎮大荒地村依託自身的稻米種植資源,通過和東福米業公司合作實現村企共建,村民收入增長迅速。

  大荒地村成立農業種植公司,將村民的1300公頃進行集體流轉,再由種植公司和東福米業公司簽約訂單,農民成為東福公司職工。

  專家認為,在中國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在實現農民生活條件改善基礎上,真正實現農民身份轉變至關重要。一些村鎮在農業生産基礎上進行産業化發展,在降低農業生産風險基礎上提高了農民收入,具備借鑒意義。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