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雨養旱作技術”是北京市近年研究成功並應用於生産的一項創新農業節水技術,其將京郊玉米生産由傳統灌溉式栽培轉變為雨養旱作栽培,是在確保玉米增産或穩産的前提下,實現大幅度節省灌溉用水的現代農業節水技術。北京市屬於資源性重度缺水城市,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影響北京農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北京市玉米生産年均播種總面積約200萬畝,通過完全採用雨養旱作技術,對本市社會和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北京市玉米市場需求量巨大。玉米生産由於管理技術措施簡單、經濟效益高,因而是京郊農民最喜愛種植的農作物之一。本市玉米種植與雨熱氣候條件同步,是我國玉米生産的優勢地區。“玉米雨養旱作技術”的核心是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墑,提高水分利用率。其包括5項關鍵技術措施:①選用抗旱高産玉米品種,主導品種為鄭單958、京單28等。②秸稈還田培肥深松蓄水保墑技術,採取秸稈還田、有機肥培肥、深松整地等技術措施,對以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2-3年的農田須實施深松土作業,耕深要求25-35厘米,耕寬度1.2米左右。③搶墑等雨播種保苗技術,等雨播種的土壤墑情與降雨量對應指標是:土壤含水量為8%和11%時,降雨量要分別達到21毫米和14毫米;土壤含水量≥14%時搶墑播種。④等雨追肥技術,採用重施種肥結合8-13葉展等雨追肥措施。⑤化學製劑應用保水技術,利用現代化學製劑吸水保水力強、散發慢的性能,蓄集土壤水分供玉米正常生長需要。
為保證農民應用該技術效果,農技人員進行土壤墑情與氣象信息服務,已在全市9個玉米主産區縣建立340個土壤墑情監測點,自4月初-9月底每10天對0-60厘米土壤測定一次,並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大範圍總體墑情監測;在全市新建了70個雨量觀測站開展玉米生長期間降雨量監測服務,採用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等方式提供短中長期滾動氣象預報服務等。
該技術自2007年應用以來取得顯著成效,累積示範推廣1348.12萬畝,節省灌溉用水4.23億方,增收節支49.13億元,實現了京郊糧食生産節水、農民增産增收,達到政府要節水與生態、農民要增産與效益的雙贏。
京郊玉米雨養旱作主導品種
鄭單958
北京春播生育期120天。株高269厘米,穗位高119厘米,株型緊湊,穗長17.4厘米,穗粒重184.3克,出籽率88.4%。千粒重360.4克,容重759.6克/升。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絲黑穗病,感彎孢菌葉斑病。該品種為較耐密品種,適宜密度4500-5000株/畝,高肥力地區可適當增加密度。
農華101
春播出苗至成熟128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1厘米。穗長18厘米,穗行數16-18行,百粒重36.7克。抗灰斑病,中抗絲黑穗病、莖腐病、彎孢菌葉斑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適宜密度4100-4300株/畝,北部山區高肥力田可增加留苗株數。
京單28
北京夏播生育期100-103天。株高230厘米左右,穗位高89.5厘米,株型緊湊,抗大小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和莖腐病。該品種為較耐密品種,適宜密度4000-4500株/畝,高肥力地區可適當增加密度。
京農科728
夏播區出苗至成熟98天。株型緊湊,株高276厘米,穗位高94.5厘米,成株葉片數19片。穗長17.7厘米,穗行數14-16行,百粒重37.1克。適宜密度4000-4500株/畝,高肥力地區可適當增加密度。
京郊玉米雨養旱作技術要點
深松旋耕整地
秋季玉米收穫後秸稈覆蓋還田,玉米秸稈量大,穩定性好,有利於減少冬春季節水分的蒸發,蓄納較多的自然降水,減少徑流。春季在蓄水保墑效果最佳時期實施深松作業,最好採用“深松+旋耕”方式,深松深度25-35厘米,之後耙地,精細整地,確保地面平整,鬆緊均勻一致,為提高播種質量奠定基礎。
搶墑等雨播種
在適宜播期內進行搶墑等雨播種。5月10日,京郊普降及時雨,平均降雨量達到22.2毫米,基本可確保春玉米適時播種出全苗。目前,北部山區已基本完成春玉米播種工作,僅需儘快完成受凍災地區的補種毀種工作。平原區春玉米的適宜播期為5月中、下旬。當前的土壤墑情極為有利,廣大農民朋友需抓緊搶墑播種。選用精準(單粒)播種機和優質種子(發芽率達到93%以上),種子用量為所用品種推薦播量,播種深度3-5厘米。若用普通種子春播用種量3-4公斤/畝,夏播用種量2-2.5公斤/畝。降雨量偏少地區如果播種時地表有幹土層,則應實行深開溝、淺覆土的技術措施,使種子落在濕土上,保證播種質量,確保玉米苗全、苗齊、苗勻、苗壯。
合理增加密度
根據當地土壤肥力和選用的品種來確定種植密度。選用推薦的玉米雨養旱作主導品種,留苗株數要達到其適宜種植密度水平,高肥力地區應適當增加密度。採用大、小行種植(如80厘米︰40厘米)和化控技術也可適當增加密度。為保證留苗精準,4-5葉期間完成定苗。應用單粒播種技術的地塊不需間定苗。
水肥耦合技術
包括三項技術措施。一是春播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蓄水、保水和供水能力,增強玉米耐旱力,選用腐熟農家肥或精製有機肥,腐熟農家肥用量應達到1000公斤/畝,精製有機肥用量應達到400公斤/畝,有機肥于整地前均勻撒入田間;二是根據土壤肥力、産量水平和品種需肥特點平衡施肥,推薦肥料及用量:春播複合肥(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15%:15%:15%)40-50公斤/畝,尿素25-30公斤/畝。夏播複合肥(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18%:9%:18%)40-50公斤/畝,尿素18-20公斤/畝;三是施肥方法將全部複合肥用於種肥,施肥深度以8-10厘米為宜,保證種、肥間隔應大於5厘米,尿素用於追肥,採用等雨追肥技術,將準備的全部尿素氮肥在第8-13葉展期間等雨追施。
綜合防災減災
加強氣象災害預防和減災技術的應用,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重點監測預防持續無降雨形成的旱災、暴風雨引發的澇災與倒伏、陰雨寡照造成的授粉不良等自然災害。一旦有災害形成的跡象,即刻採取相應的防災減災技術措施,要充分利用玉米雨養旱作和中耕技術預防旱災,通過調整播期避開“卡脖旱”,實施中耕可促進土壤雨季蓄水和玉米根係發育,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剷除雜草;雨季遇澇及連續多日陰雨寡照,要及時迅速排水和進行輔助授粉;結合病蟲草害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藥劑防治措施,全面應用化控除草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
實施機械收穫
玉米苞葉完全枯黃並鬆開,籽粒與穗軸連接處出現黑層或乳線消失時、籽粒含水率達到35%以下須及時收穫。選用與種植行距配套的優良收穫機,實現玉米收穫高效、低丟失、低破損。玉米機械化聯合收穫:用玉米聯合收穫機,一次完成摘穗、剝皮、集穗(或摘穗、剝皮,但此時籽粒濕度不宜過高),同時進行莖稈處理(切段黃貯或粉碎還田)等項作業。其工藝流程為:摘穗—剝皮—秸稈處理三個連續的環節。 技術性能指標:收凈率≥82%;穗損失率<3%;粒破碎率<l%。
技術實施要點:(1)實施秸稈還田的玉米收穫儘量在籽粒成熟後間隔3-5天再進行收穫作業,利於籽粒更飽滿,含水率低,有利於剝皮作業;(2)根據地塊大小和種植行距及作業質量要求選擇合適的機具,作業前制定好具體的收穫作業路線。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