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甘肅:百姓口碑賽“真金”梯田“秀”出美蘭州

發佈時間:2014年05月09日 10:47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蘭州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2003年以來的10年裏,全市共整治農田6519公頃,新增水平梯田320公頃,水澆地3665公頃。項目的實施改變了區域農業生産條件,為種植結構調整和發展現代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農民收入。整理後的耕地單位面積産量普遍提高30至100公斤,新開發土地畝均單産普遍在150至350公斤。至2010年底,我市7年開發整理的耕地年增産糧食2萬噸以上,按全市人均糧食佔有量計算,相當於一年供養5萬人。

  踏著春天清新的空氣、聞著芬芳的泥土氣息,穿行在榆中南北兩山、東西兩川農村的田間地頭,濃郁的鄉土氣息撲鼻而來。遠處,一片片、一層層新修梯田似錦如緞,纏繞在山間;近處,轟鳴的機器聲,挖掘機的長臂,一起一落間將坡地變得平坦……浮現在我們眼前的場景、變化,使人精神為之一振。這些或靜或動的梯田建設畫面,是我市向現代農業奮力邁進的一個縮影。

  看山山青青,看地地平整,看水水清漣。“土地整理項目好啊,這是過去我們想都不敢想的,太好了!”4月19日,榆中縣馬坡鄉馬灘村村民余新愛一邊打開在自家地頭上放水的閥門,一邊對記者説著心裏話。

  ◆閱讀提示

  梯田建設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不僅起到了蓄住天上水、保住地裏墑情、留住土裏肥的作用,而且農民的口糧田有了根本保證,也為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創造了先決條件。近五年來,蘭州市共立項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49個,使廣袤低産、難以耕作的陡坡地穩定退耕,種植優質牧草,畜草産業穩步發展。同時,多年來,在梯田建設和農村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我市通過圈舍改建、良種引進、舍飼養殖、青貯氨化、農村沼氣等配套實施,走農牧結合、種養互補、良性循環之路,形成了“種草養畜──建設沼氣──沼渣肥田──增産增收──改善環境”的生態經濟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2002年,根據國土資源部及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的安排,蘭州市從2003年實施第一個省級投資西固區扎馬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到2010年底批復紅古區窯街街道大砂村楊家坪土地整理開發項目,7年間,國家、省、市投入土地開發整理資金4.67億元,完成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總規模6519公頃,其中:開發4419公頃,整理1551公頃,復墾287公頃,新增耕地3985公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根據調查測算,全市可整治農用地規模287333公頃,整理後可凈增耕地2903公頃。其中到2015年,全市通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4476公頃,平均每年增加895公頃,完成同期全市各類建設佔用3839公頃耕地佔補平衡任務。

  底子薄、環境脆,梯田成為旱區農業必走之路

  蘭州市地處黃河上遊,居甘肅中部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地貌分為石質山地、黃土梁峁溝壑丘陵、河谷川臺盆地三種類型,分別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9%、66%和15%。其中,石質山地分佈在西部和南部,海拔在2500至3600米之間;黃土梁峁丘陵海拔在1800至2300米之間,主要包括南部黃土長梁及大面積的黃土梁峁溝壑區,地表破碎,水土流失較嚴重。

  受黃土丘陵特殊的地貌和地理環境限制,市域內山地多、平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可利用土地少,且耕地多為中低産田,生産力水平較低,地區間差異比較明顯。全市耕地中旱地佔到68.5%,且在這些旱地中,大於15度的坡耕地面積佔總旱地面積的46%。全市低産田面積較大,佔耕地的68.83%;中産田約佔21.64%;高産田面積不足10%……短缺的水資源、嚴重的水土流失、薄弱的農業基礎、特殊的區位環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造成了我市榆中北山、永登七山等旱區的貧困落後。“種了一坡,收了一車,打了一斗,煮了一鍋。”這句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市旱區農民廣種薄收的真實寫照。

  4月16日,這是一個霧水連天的清晨,記者來到坡大溝深、水土流土異常嚴重的榆中北山地區,站在海拔2300多米的高窯溝樑上向四處望去,層與層條理清晰、級與級線條分明,連片的梯田從山腳排到山頂,宛如一條條綠色的飄帶,纏繞于山嶺之中。在那富有韻律節奏的梯田間偶爾有幾位正在勞作的村民,遠遠看去,就像一紙滿頁的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形成了鄉間最靚麗的一道風景。在一場雨後,連川村“山頂戴帽子、山腰繫帶子、山底穿靴子”的景象顯得格外明顯:山頂綠的喬木和檸條與白花花的全膜玉米以及山腰平整的梯田裏剛剛試種成功的菜花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田園風景畫。由於今年入春以來,雨水充沛,往日“黃”色北山今年以蔥綠為主色調。

  據了解,自梯田項目實施以來,榆中、永登等縣始終把梯田建設當做一項民生工程來抓,為實施這一惠及千家萬戶,造福韆鞦的民生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組織技術人員、到所在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幹部、逐村、逐組、逐地塊、調查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等現狀,反復徵求群眾代表意見。同時,市、縣國土部門和農業、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逐鄉、逐流域,按照“林、草、果、糧、菜全面開發,點、片、帶、網配套組合,田、林、路、窖、渠一步到位”的要求,一次規劃到地塊。其中榆中縣去年梯田建設將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37公頃,減少輸入黃河的泥沙達4.65萬噸,就地攔蓄降水徑流19.6萬立方米。按正常發揮效益計算,可新增糧食108萬公斤,産值2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90元。同時,新修的基本農田、田間道路等工程,將極大改善農業生産條件,降低勞動強度,為機械耕作和推廣農業技術創造了條件,為集約化經營、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旱作農業奠定了基礎。

  如今,一塊塊不規則的小山地被連接成片,昔日散亂的山坡地變成了漂亮的梯田。這不僅解決了我市山區農民的吃飯問題,還為鄉間增添了一抹色彩。

  修梯田、增效益,梯田成就農民致富新希望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前不久,總投資達4000萬元的蘭州新區秦川鎮基本農田整理項目已正式啟動。工程完工後,通過田、水、路、林工程的配套,使項目區成為田成方、路通達、渠遍佈、水暢通的高效農業區;成為加快建新村農民脫貧致富,向高效農業産業化方向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自去年以來,面對實際情況,市委、市政府以梯田建設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工作作為支撐“三農”工作的基本功,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這一核心任務,在榆中、永登、皋蘭等縣區繼續實施土地開發和梯田建設工程。其中市國土局通過土地整治項目實施,新增耕地面積約5440公頃,整理開發後的耕地數量達19500公頃,有效地補充了建設佔用耕地的數量,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同時由於實施農田水利和整修梯田等工程,使旱田變水地,荒坡變良田,耕地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農作物産量穩步提高。皋蘭縣土地資源豐富,通過近年來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積和質量,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産和生活條件。僅皋蘭縣黑石川鄉的白井子川、和尚堡、和平村三個省級土地開發項目,開發總面積達5000余畝,凈增耕地4000多畝,配套了水渠、泵房、田間道路、植樹綠化等;白井子川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實施後,在增加2580畝有效耕地面積的同時,通過配套灌溉渠、道路、橋涵、綠化等工程的建設,項目區的環境和農業生産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而且還解決了當地500人就近務工就業的機會,給當地群眾生産生活帶來良好的效益。榆中縣高沿山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整理土地1.3萬畝,對項目區內農田、水、路、林進行綜合整治,改善生態,增加有效耕地面積9092畝,建成了包括移民等1萬人的新農村。

  據了解,為有效推動土地開發整理這項工作,蘭州市于2012年底編制了《蘭州市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市政府將發改、國土、水利、扶貧、農發等相關部門梯田建設任務進行整合,實行統一管理,按照“科學規劃,集中區域,突出重點,規模建設”的建設思路,制定了梯田建設工程年度實施方案,對建設主體、建設範圍、組織管理、建設標準、目標責任等進行規範。

  自農村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實施以來,目前蘭州市實現了耕地總量穩中有增,完成了全市耕地佔補平衡。據了解,我市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2010年耕地保有量指標為29.06萬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為24.70萬公頃,非農建設佔用耕地指標2740公頃。從2003年至2010年的7年間,全市通過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累計整理復墾開發新增耕地3985公頃,是同期建設佔用耕地的1.45倍,使全市耕地保有量始終保持穩定並略有增加,耕地佔補任務超額完成,保障了全市各類建設用地需求。不僅如此,通過坡改梯工程的實施,極大改善了全市農業生産條件,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從2003年以來全市共整治農田6519公頃,新增水平梯田320公頃,水澆地3665公頃。

  與此同時,全市的土地開發整理也大大支持了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推動了城鄉統籌發展。自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將土地開發整理與扶貧開發及城鄉一體化建設緊密結合,重點給予支持。在項目安排上,注重與新農村建設統籌考慮,與村莊搬遷規劃相協調,促使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分散居民點向中心村適度集中,整治村內閒散地、廢棄地,廢舊宅基地還耕。在實施中,將改造農村道路,綠化村莊環境,改善農村安全飲水等工程與項目結合起來,為扶貧開發及移民生産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記者從榆中縣扶貧辦了解到,僅去年一年,該縣在有條件的貧困村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加大坡改梯和土地整理力度,新修梯田3.45萬畝、土地整理1.5萬畝。同時,該縣將每年新修梯田3萬畝、高標準農田1萬畝,2016年人均達到3畝。

  通過多年的土地開發整理,我市借力政策引導和加強對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管理,以保護和改善土地生態環境為前提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局面已經形成。

  調結構、興産業,梯田為農業産業化帶來契機

  地平了,路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更寬了。皋蘭縣水阜鄉村民老魏高興地説:“以前種的是坡地,走的是窄路,收成低;現在地平了,路寬了,機械用上了,勞動強度降低了,種上了洋芋藥材,日子好過了!”

  蔬菜、設施農業、水利工程這些字眼,對祖祖輩輩靠種糧為生的山區農民而言,既陌生又新鮮,這一切變化都和引洮工程息息相關。高崖鎮黨委書記陳巨明向記者介紹:“川東發展現代農業,最難得的機遇就是引洮工程。作為引洮工程榆中段的主要受益區,我們將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大力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通過土地整理、移山造地和集約連片的梯田化工程,加快中低産田改造,將現有的4.5畝耕地全部改造為水澆地,發展以冷涼型蔬菜為主導的設施農業,力爭通過3至5年時間,將蔬菜種植面積推廣到1.2萬畝,設施農業達到500畝。”

  高崖鎮位於榆中縣東南部,耕地面積4.5萬畝,東西部山地丘陵相互交錯,中部為川臺低丘河谷,境內高崖水庫總容量1160萬立方米,流域面積131平方公里。早在2006年,這一帶就被確定為高原夏菜的後備基地,“十二五”期間,榆中縣和平、定遠、連搭等高原夏菜原産地被納入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版圖,高原夏菜的種植順勢東移,隨著引洮工程榆中段的逐步完善,洮河水流經的新營、甘草、高崖、龍泉、清水、夏官營等6個鄉鎮將全部納入蔬菜種植,屆時榆中縣將新增高原夏菜種植面積24萬畝。

  近年來,榆中縣以梯田建設為依託,堅持“修梯田-打水窖-抓科技-調結構”的旱作農業發展思路,新修梯田全部實施了機耕深松、配方施肥,選種馬鈴薯、中藥材等適種作物,並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旱作農業技術,同時大力調整種植養殖結構,延長産業鏈條,使梯田建設真正成為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基礎和農村産業發展的希望。

  通過梯田化建設,我市農業基礎在發生著天翻地覆變化的同時,全市農業産業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調整,一批新型特色農産品的種植不僅使全市農業産業化發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更重要的是讓農民切實享受到了土地開發整理帶來的實惠。據悉,今年,我市將實施92萬畝高原夏菜種植項目,發展永登武勝驛、民樂,榆中馬坡、新營等二陰地區4個千畝冷涼型蔬菜種植基地,新增蔬菜面積4萬畝,蔬菜總産達到269萬噸;實施新增萬畝設施農業項目,建設永登武勝驛、皋蘭什川、紅古花莊、西固達川4個千畝設施蔬菜種植基地,新增1.1萬畝,達到16.2萬畝。在抓好特色農産品生産方面,借力梯田建設,全市將以榆中北山貢井為中心發展20萬畝中藥材基地建設項目,重點抓好北山地區相對集中連片萬畝中藥材基地建設,年內新增面積4萬畝,力爭三年達到20萬畝,年內全市新增中藥材面積4.6萬畝、達到16.3萬畝;實施11.5萬畝玫瑰種植項目,發展永登縣大同王家坪千畝玫瑰種植基地,新增面積2.5萬畝;同時,實施8萬畝西甜瓜種植項目、一月紅提葡萄産業發展項目等,推進特色産業轉型發展。

  記者手記

  土地開發整理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變化。山變了,坡綠挂翠;地變了,田園如畫;水變了,庫滿渠暢;人變了,文明勤勞。這一切使蘭州這片熱土更加富有朝氣,這一切得益於蘭州人民的奮鬥和拼搏!

  梯田建設猶如和煦的春風,吹綠了蘭州市曾經貧瘠的土地,奏響了農民致富增收的幸福之歌。看著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樹成行的新面貌和一片片喜人的莊稼,當地百姓從心裏由衷的感到高興。他們把梯田建設稱讚為造福子孫後代的韆鞦基業,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熱詞:

  • 石質山地
  • 武勝驛
  • 全膜
  • 土地開發整理
  • 高崖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