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吉林蛟河:黑木耳産業化趟開致富路

發佈時間:2014年05月09日 10:33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吉林蛟河黃松甸在吉林乃至全國小有名氣。這裡木耳産量多,質量好,還有一個年交易量20億元的市場,黃松甸木耳的價格影響著全國木耳價格的走勢。

  走進黃松甸鎮偉光村食用菌産業園區,記者以為是進了一個工業園區:筆直的水泥路通向遠方,運輸菌袋、木屑的車輛不時駛過。路旁的水渠裏,清澈的水輕輕涌動,水渠後面是一堆堆裝滿木屑的麻袋,形狀各異、色彩不同的菌棚鋪滿了田野,不少已經定植了木耳。

  今年39歲的孫進民種木耳10餘年。去年由於雨水多,價格不穩,種植5萬袋春耳和3萬袋秋耳純收入只有10萬餘元,不及往年。今年春來早,他3月份就開始培菌,4月初就在5個溫室大棚裏定植,3萬袋春木耳正孕育著生命。

  在黃松甸鎮,像孫進民這樣的種耳戶佔全部農戶的95%,2013年黃松甸的木耳種植達到3億袋,産量萬餘噸。去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000元,高出全市水平近一倍,90%以上來自木耳。這裡不僅沒有外出打工的,每到定植、採耳、交易季節,還會吸引附近林業局、蛟河市和全國各地的千余務工者。

  黃松甸地處高寒山區,冬季漫長,有效積溫低,種植糧食産量很低。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農民因地制宜開始木段栽培黑木耳,八十年代又利用栽培袋在大棚裏吊袋出耳成功,黃松甸的黑木耳開始出名。産業的發展使全日光栽培、無菌接種、小孔出耳、分期采收等新技術不斷落地。

  多年來,蛟河市把最過硬的幹部派往黃松甸,一屆接著一屆幹。每年都舉辦食用菌展示暨經貿洽談會,宣傳推介黑木耳;請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為首的專家團隊長期駐點研究,教授農民種植;規劃萬畝集中栽植區,政府投資修通路渠等基礎設施,統一技術,規範服務;引進黑木耳加工及育菌企業,引導黑木耳農品向産品、名品邁進。2004年,政府投資建起6萬平方米的農業部定點黑木耳批發市場,形成了黑木耳集散中心。

  用工業化的思路抓農業産業,政府撐起了品牌、技術、市場等無形保護網,使黃松甸乃至蛟河市黑木耳成為穩定發展的産業,市場半徑越來越大,農民生産基本不愁銷售。

  黃松甸鎮黨委書記馬炳華告訴記者,當地木耳經濟已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産業鏈條:以木耳種植環節為中心,上遊衍生出鋸末、麥麩等制菌配料製造企業和菌袋發酵工廠,下游發展出木耳産品包裝初加工和木耳飲料深加工企業。此外,木耳種植中所需的塑料薄膜、菌鍋、澆灌設備等配套設施經營也逐漸火起來。木耳種植還吸收了全鎮勞動力,就連70多歲的老年人,也在收穫季節來撿木耳,每天收入近百元。

熱詞:

  • 黑木耳
  • 致富路
  • 種植
  • 有效積溫
  • 栽培
  • 蛟河市
  • 甸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