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春風吹拂着一片綠油油的麥田,也吹拂在潘玉山滿是笑意的臉上。“誰説涉農政策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這片麥子全靠好政策啊!”望著已經抽穗的麥子,潘玉山感慨地説。
52歲的潘玉山是安徽省來安縣施官鎮的種糧大戶,去年秋播時,他陷入5000畝土地沒錢買農資的窘境。好在當地政府出資成立“風險擔保基金”,使潘玉山順利貸到了15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
“過去最怕無抵押貸不到款,不敢放開手腳幹,現在心病沒了,今年初我又流轉了5000畝土地。”潘玉山説。
隨着農業産業化發展,各地土地流轉如火如荼地推進,而融資難卻成為共性難題,原有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已無法滿足需要。來安縣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顧長梅表示,涉農貸款普遍面臨“無人擔保、無物抵押、銀行不放”的尷尬,面對處於弱勢的農戶貸款需求,需要政府施以援手,銀行也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為農民提供融資擔保支持。
經過協商探討和調研論證,來安縣出臺了扶持家庭農場融資的方案,由縣財政每年撥款300萬元,家庭農場籌措200萬元共同設立“風險擔保基金”,縣農商行按1比5的比例配套信貸額度,同時對家庭農場進行資質認定和信用等級評定,對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做到應貸盡貸。
來安縣金融辦主任夏軍介紹,政府去年投入300萬元,最後放大到2500萬元的貸款規模,解決了數十戶家庭農場的融資難題,對於撬動農民發展生産發揮了巨大的杠桿作用,今年縣裏計劃進一步提高融資額度。
張山鄉綠康蔬菜合作社的負責人丁志國也是“風險擔保基金”的受益者,去年他成功貸款100萬元建起了新式蔬菜大棚,他説:“在我們這個合作社成立之初,雖然社員有技術、肯吃苦,但缺錢,剛開始只能借高利貸擴大規模,每天起早貪黑賺的錢一半付了利息。”
如今,丁志國的蔬菜合作社在滁州市已建起4個直銷市場,一年四季都有主打産品。同時,他開始洽談興建新的門店,計劃組建連鎖蔬菜平價超市。他對記者説,希望金融部門能夠繼續加大扶持力度,讓他們的訂單或者已經交貨但還沒有回籠資金的合同能夠用來抵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