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蔬菜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近年來,我市通過龍頭企業領跑、合作社帶動和農戶跟進的三種模式,使全市蔬菜産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到去年底,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39萬畝,總産量達到56.4萬噸,總産值達到10.4億元。
木甜嶺生態農業觀光園項目位於高平市馬村鎮畢家莊村,是山西湖濱木甜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大型現代農業産業化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0435萬元,目前一期項目已完成。項目全部實施後,預計可實現年收入7500萬元,解決當地農民就業500余人。
凱永的龍頭風采
凱永養殖有限公司是由煤炭企業轉型發展聯股創建的,它的生豬養殖不僅聞名遐邇,在設施蔬菜建設上同樣有精彩一筆。園區佔地1600畝,其中設施蔬菜1000畝,公司目前已完成投資4500萬元。“要把高碳轉低碳、黑色變綠色,就必須起點高、力度大、敢投資。同時加快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以全面提高蔬菜産業的經營水平和産出效益。”
在大棚外的地裏,一條條滴灌管道精確地將水分送到植物根部,通過流量控制,實現資源充分利用。“豬糞轉化為沼氣後,殘留的沼渣就作為顆粒肥料,而沼液也是最好的農家肥。”為確保蔬菜的品質和安全,公司在農藥的選擇上採用了環保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拒絕化學製劑。同時,長期與省內外研究院所進行技術合作,在全國範圍內選取優質的種子,實現了整個生産流程無公害生産,蔬菜的質量也得到提高,獲得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産品認證、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産品産地認證。目前,園區建設完成日光溫室大棚78棟,春秋大棚260棟,聯棟大棚13300平方米,年生産綠色蔬菜800萬公斤。
大産量,大規模,為周邊的老百姓帶來了實惠。60多歲的李大爺跟老伴是仙井村村民,一人負責一個大棚,每天工作8小時,按量發工資,兩人一個月要拿到3000多元,比自己種地要強得多。整個園區目前長期員工有近300人,基本都是周圍四鄰八鄉的村民,而季節工、短期工則更多,高峰期達到了2000人。
凱永越做越大,其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循環經濟”這個法寶。現在,他們在蔬菜種植上也是深挖細掘,建起了食用菌大棚。此外,百果採摘區、蔬菜採摘區等配套工程也正在加緊建設。要讓蔬菜園區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必須依靠科技,聘請得力可行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嚴把質量關,為蔬菜項目實施提供全程技術服務,以全面提高蔬菜産業的經營水平和産出效益,充分展現龍頭企業的風采。
合作社幫農戶發了財
沁水縣中村鎮張馬村有630戶、2136口人,耕地3400多畝,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適宜發展設施農業。隨著我市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和現代新型農業的快速發展,增收致富靠“種菜”已是他們的首選。2012年4月,張馬村流轉土地325畝,籌資1680萬元,用半年時間,建成了一個現代化的蔬菜種植園區,並成立了煜林蔬菜專業合作社。目前,擁有溫室大棚216棟,吸收農戶62家,年生産蔬菜300余萬斤,戶均純收入達到5萬多元。
為早日建成蔬菜種植園區,提高農民收入,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鼎力相助。縣政府為園區建設補貼了300多萬元,市檢察院作為村裏的幫扶結對單位,還為他們協調資金120多萬元,用於水電路硬化設施建設;農機部門給予價值130多萬元卷簾機和保溫設施進行補貼,市財政又劃撥了30多萬元的設施蔬菜補貼。這些很快搭起了張馬村人種蔬菜奔小康的平臺。但是,設施蔬菜種植成本高,對技術要求也高,農民生打生種植,確實有疑慮。怎樣讓黃土生黃金,以産業謀發展,讓鄉親們不出家門就掙錢是合作社的初衷。為了打消鄉親們的顧慮,他們從技術到資金,從服務到管理,從市場銷售到經濟結算,都做了充分準備。沒錢,合作社為農戶負責貸款;沒技術,合作社就從山東壽光請來技術員;擔心蔬菜賣不出,合作社就統一銷售,並且兩天結算一次,而且一分錢的管理費都沒有……總之,農戶只需精心侍弄好自家的菜苗就行了,其他的由合作社來管。農戶們每隔兩三天就能將一沓鈔票裝進腰包。
侯自根專種特色速生菜
50歲出頭的侯自根是河南週口人,他率領全家到晉城種菜已經11年。老侯正是看到了速生菜的市場優勢,才開始承包土地規模種植的。
速生菜的家戶需求量小,但是市場廣闊。2008年,老侯在北閆莊村承包了十三四畝土地,年年穩賺十幾萬。在他的影響下,又有五六家農戶先後來到這裡承包土地種植速生菜。現如今,北閆莊村的特色速生菜種植園已經形成了四五十畝的規模,主要是連片的春秋大棚和露地菜。
老侯説,他種植速生菜收成好,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導。7年前,北閆莊村因地制宜,實施土地流轉,以每畝每年700元的價錢讓老侯承包了十幾畝荒地。老侯要開荒種蔬菜,政府給他免費建了6個春秋大棚,區蔬菜辦公室的技術指導員還隔三差五地來到地裏,教他如何種好蔬菜,如何預防蟲害。
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同,老侯家的速生菜地全靠他老兩口、兒子和兒媳經營。因此,他特別關注市場需求,他指著大棚裏的“上海青”油白菜説,這個品種耐寒,可越冬栽培,口味也好,在市場上也很暢銷。
侯自根一家善於精打細算,為了節約肥料成本,他們就到處收集農家肥。“這樣種植的蔬菜營養又健康,就是人多出點力氣。”在不遠處,足有五六百斤的小蔥和生菜,已被他的老伴打好捆放進了水池裏,準備洗掉泥巴後,就拉到蔬菜市場。今年的蔬菜價格是近5年最好的一年,這讓他們全家都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