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大棚幾畝田,一年四季都來錢。設施蔬菜連成片,家家戶戶把錢賺。”陽春四五月,正是新鮮蔬菜緊俏的季節。在太行深山的山谷裏,卻到處可見一棟棟規劃整齊的日光溫室大棚和春秋蔬菜大棚,菜農們臉上挂著笑容,正將一箱箱成品蔬菜裝上汽車,運往省內外各地。據了解,山西省晉城市通過近年實施設施蔬菜致富戰略,設施蔬菜已經成為當地引領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市農委主任李天勝説:“全市全年蔬菜播種面積已經達到15.39萬畝,蔬菜總面積達到56.4萬噸,其中全市設施蔬菜栽培面積累計達到5.16萬畝,産量達到38萬噸,産值達到9.6億噸。”
一項扶持政策,調起千萬農民
沁水縣中村鎮張馬村是一個只有680戶2500口人的小村,幾年前,因村辦煤礦被整合重組,失去了主導産業。2012年建設了76棟溫室大棚,當年定植茄子15棚,一棚(2畝)一茬收入9萬元。生産的茄子全部銷往晉城、河南鄭州和陜西西安等城市。2013年該村年産蔬菜100多萬公斤,收入500余萬元,年人均增收2480元。
地處太行、太岳、中條山區的晉城市,是個煤炭資源型城市,一方面因為經濟結構性調整,農民面臨增收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晉城市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這個市的80%以上的鮮菜主要是從外埠調入,渠道主要來源於山東、河南、甘肅、海南、河北、長治、運城、侯馬等地。解決設施蔬菜問題,就成為當屆政府抓民生問題的一件大事。
城區北閆莊村的候自根,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種菜,政府還要補錢,他高興之下一下便承包了6個春秋大棚、6畝露地菜,主要以生菜、油菜、茼蒿等速生菜為主,一年4—6茬,年收入超10萬元。
農民建設設施蔬菜,政府拿出資金補貼,這是晉城市為了確實加快推進全市設施蔬菜建設步伐,推出的一項扶持政策。市裏成立了設施蔬菜標準園創建領導小組,把“新發展設施蔬菜面積和標準園創建工作”列入了全市16項重點農業工程目標考核任務,明確了任務和責任人,下發了《關於做好2013年全市蔬菜産業重點工作的通知》和《關於晉城市開展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創建活動實施意見的通知》,對各級標準園創建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的同時,市財政列入蔬菜專項資金1000萬元,通過競爭性分配,用於對規模設施蔬菜基地進行了獎補。城區財政每年用於對設施蔬菜建設的獎補資金500萬元;澤州縣財政每年預算700萬元用於對設施蔬菜建設的獎補;高平市每棟補助1萬元,連片建設日光溫室50棟以上的,給予基礎設施每棟補助0.5萬元,春秋棚每棟補助0.2萬元,針對去年春季持續乾旱,高平出臺了特殊政策,日光溫室今年每棟再增補5000元、春秋大棚每棟再增補2000元;陽城縣每畝日光溫室補助1萬元,春秋大棚每畝補助3000元;沁水縣財政對於新建的春秋大棚每棟補助3000元,50畝以上的每棟補助5000元,100畝以上的除每畝補助5000元外,再獎20萬元;日光溫室每標棟(0.5畝)補助6000元,50標棟以上的每棟1萬元,100標棟以上的再獎50萬元。還推出貸款貼息政策。2012年11月—2013年4月份全市專項貸款涉及兩縣,所建溫室面積114畝,核定貸款金額414.9萬元;2013年5月—10月的貸款貼息,涉及六縣(市、區),所建日光溫室面積452畝,核定貸款金額756.9萬元。還啟動設施蔬菜大棚保險前期工作。針對該市已基本具備開辦設施蔬菜大棚保險工作條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籌備啟動設施蔬菜大棚保險實施方案,為菜農減輕災害損失發揮作用。
項目帶動,一批標準化企業崛起
位於高平市野川鎮大野川農業園區的高平市天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荷蘭瑞克斯公司、江蘇綠港現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全方位引進先進技術、優質種苗和優秀經營理念,打造集工廠化育苗、蔬菜生産、特色農産品加工生産、蔬菜交易市場、農民培訓、旅遊觀光多功能現代化農業綜合體,成為晉城市最具典型的示範園區。
晉城市在設施蔬菜建設中,一方面重點扶持蔬菜大縣,扶持集中連片的蔬菜建設項目和退耕還林項目。去年,共安排實施中央、省設施蔬菜項目五塊,爭取資金748萬元。蔬菜標準化示範基地項目68萬元,其中陵川20萬元、陽城25萬元、高平10萬元、沁水5萬元、市農委8萬元。蔬菜獎補大縣200萬元,其中高平市永昌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高平市蔬菜站承擔項目2個資金100萬元,澤州綠之豐、益豐園、神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澤州蔬菜辦承擔項目4個資金100萬元。第一批集中連片建設200萬元(高平市凱永、華康、晉牛),第二批集中連片建設200萬元(澤州、陽城各100萬元)。部級“菜籃子”工程建設項目50萬元。退耕還林項目(沁水縣)300畝、補助資金30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地帶動了全市設施蔬菜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産進程。
另一方面,大力推動標準化園區創建活動。一年來,在省廳的大力支持下,市、縣兩級部門在積極創建、申報的基礎上,市創建領導組通過對全市申報創建的1家部級園區和6家省級標準園和45家市級標準園進行了檢查和指導,通過自查、市級初查、省級中期檢查,確定金田園區為部級標準園創建單位,高平的晉牛、澤州的益豐園、陽城的美泉園區為省級標準園創建單位;申報的45家市級標準園按照創建標準篩選後,對選後的33家園區,通過聘請省廳專家和山西農大教授進行了專家組評審,對確定的31家市級園區進行了命名和掛牌,真正起到典型示範作用,推動全市設施蔬菜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部級園區4個,省級5個、市級61個。
通過創建標準化園區和重點扶持,全市園區設施設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城區的都市現代農業園區成為全省發展城郊型現代農業的典範,高平市的凱永農業園區成為循環農業的標桿,高平市的天潤農業園區開啟了我市高標準集約化育苗的先河,高平市的金田和澤州縣的澤地萃食用菌生産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以城區的柏基菌業、澤州縣澤地萃、高平市金田、沁水縣嘉沁等16家工廠化食用菌生産企業為骨幹,以陵川縣用木屑大棚種植黑木耳、陽城用桑枝大棚種植香菇為補充,全市食用菌産業年産能10萬噸,産量達到4萬噸。全市大棚種植食用菌達到1.6萬畝,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新途徑。地處偏遠山區的陵川縣的奪火鄉,加大對食用菌種植大棚園區的建設力度,引進資金5000萬元在佛水村建設食用菌科學種植園區200畝,已生産黑木耳、野生菌、杏仁菇、鮑菇等産品,年收入180萬元。在琵琶河村森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新發展大棚70余棟,年産量達20萬公斤。總收入240萬元,實現人均增收5000元目標。鳳凰村結合當地旅遊産業發展情況建設食用菌大棚102畝,種植香菇、黑木耳、平菇等産品深受市場歡迎。目前該鄉食用菌大棚種植面積400余畝,該産業已成為引領當地農民增收的主導産業。
新技術新品種,鼓起了農民“錢袋子”
“這是荷蘭765長型茄子,這種茄子比較適應我們這兒的氣候,産量高,前兩天剛收過一茬,你看現在又長這麼大個了。”在沁水,村民姚樹葉一邊在蔬菜大棚裏忙活,一邊興奮地説道:“今年茄子的收成相當好,像我這樣的大棚,一畝地一茬能産上萬斤,一年收入5、6萬沒問題。”由於引進了長茄子新品種,她家菜棚內一株株茄子生長的特別旺盛。
晉城市大力推廣新技術示範點。去年以來,全市共建“三新”技術示範點5個,市農委蔬菜辦在高平市天潤現代農業園區建立市級示範點,高平市在凱永循環農業園區、金田農業園區建立示範點2個,澤州縣蔬菜辦在綠之豐農業園區建立示範點1個,陽城縣在美泉蔬菜專業合作社建示範點1個。示範點依託省級項目扶持資金,從實驗方案、記載、總結全面進行了安排,效果明顯。天潤園區與瑞克斯旺合作,並通過試驗、示範,篩選出了如布裏塔茄子、愛吉102番茄、凱萊辣椒等高産高質品種,並在當地進行了推廣,應用面積5000畝以上,解決了當地部分菜農盲目引種問題。陽城縣蔬菜辦從山東壽光、省農科院引進蔬菜新品種步利塔(茄子)、德奧特302(西紅柿)、法拉利(西葫蘆)、津園11號(黃瓜)、瑞克斯旺36—76(辣椒)等,在鮮惠無公害蔬菜示範園區進行試驗,均表現出高産、優質、抗病蟲害的特性,明年可推廣應用。澤州縣在綠之豐和益豐園兩個園區引進推廣了櫻桃西紅柿的紅玉女、小黃飛、綠寶石,日本的水果黃瓜,波仔西葫蘆、波仔茄子,紅玉紅仁小西瓜、新金柬黃仁小西瓜等一批深受市場歡迎的新品種。
這個市還將新技術推廣大力運用在設施蔬菜建設中。重點推廣防蟲網、粘蟲板、防霧滴棚膜、膜下滴灌、高壟栽培及活力久久有機肥應用等10項生態化栽培技術應用,取得明顯成效。高平市凱永園區蔬菜大棚生産過程中將植物生産、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生態原理運用到農業生産中,推廣應用組織培養育苗、防蟲網、粘蟲板、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避雨栽培、防霧滴棚膜、節水的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高溫悶棚和農業、物理生物的病蟲害防控技術等高效節能技術,實施了無公害標準化蔬菜生産管理技術,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澤州縣海之盛園區全面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確保了有機蔬菜的質量和認證。城區柏基菌業今年新建11棟新型單棟鋼化立體化生産大棚,採取“吊挂式”與“搭層式”立體栽培進行試驗對比,單位面積産量提高了6倍,年增産菇11萬棒,折合新增設施面積2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