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長期長,養殖戶不願養,江蘇本地豬一直很少,且價格較高,部分品種因此瀕臨消失。為此,江蘇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從2004年起就開始建立江蘇“豬家族”資源庫。有些瀕臨消失的地産豬,未來也許能夠借助資源庫裏的DNA,讓它們“死而復生”。
據畜牧所研究員任守文介紹,江蘇豬資源豐富,可以分為四大類十幾個品種。其中,蘇南地區的豬都屬於“太湖豬”,蘇北地區則以“淮豬”為主,蘇中地區的豬則屬於“江曲海豬”,南京地産豬叫做“山豬”。
“目前南京肉類市場上基本都是瘦肉多、生長時間只有6個月左右的洋種豬。”任守文説,近年來,本地豬養殖日漸蕭條,有的甚至滅絕,比如屬於“太湖豬”類的大花臉豬等。因為當時沒有種質資源平臺,沒有保存它的DNA,所以就徹底消失了。這次建立“豬的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技術人員已經對一些瀕危豬品種提取了DNA,低溫冷庫保存。將來科學家們也許能利用這些DNA將活體消失的豬“復活”,也可以利用這些DNA雜交出更優良的豬品種。
最近,所裏的研究人員用二花臉豬和梅山豬作為“母親”,以丹麥産的長白豬作為“父親”,雜交培育出新型的“蘇鐘豬”,不僅口感好,而且繁殖性能也好,已在南京六合、高淳等地批量養殖。毛 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