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續經營是指在森林經營過程中,通過科學管理、合理經營,維持現實的和潛在的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活力,以此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森林産品及其環境服務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活動。它包括從森林資源培育、管護到利用的動態過程;通過嚴格保護和科學經營,達到滿足人類對森林資源持續不斷的多種需求的目標模式;增加森林産品的供給,提高森林的服務功能的核心任務;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造成危害的本質要求。其基本理念是,追求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協調統一,持續發展,真正做到“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森林可持續經營能維護森林生態系統自身的生物多樣性、健康活力,具有保持水土、碳減排、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等多種生態功能。森林能夠提供多種林産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用佔全球5%的森林支撐了全球23%人口對木材的需求。森林還能保障農水牧漁、旅遊、交通等産業發展,提高區域防災減災能力。據監測,我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年價值超過13萬億元,我省森林生態價值超過7000億元(不包括沿海防護林)。因此,森林可持續經營是實現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關鍵,是實現生態文明的基礎,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我省歷來高度重視森林可持續經營,2004年,永安市作為第一批國家級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驗示範點,對具有南方特色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體系開展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我省通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森林分類經營,開展大造林活動,推進“四綠”工程建設,嚴格資源保護,保持了森林面積和蓄積持續雙增長,有力推進了生態省和美麗福建建設。近期公佈的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我省森林面積達801.2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5.95%,森林蓄積量6.0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我省良好的森林生態,主要得益於森林可持續經營採取的幾項重大措施:一是分區施策分類經營。將1.37億畝林地劃分為生態林和商品林,管嚴生態林、放活商品林。全省建立了以4290萬畝生態公益林為主體的森林生態體系,沿海建成3752公里的海岸線帶網片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區劃公佈林業重點生態區位面積4313萬畝;嚴格保護天然林資源,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充分發揮森林生態主體作用。二是堅持造林持續增綠。2002年來,全省共植樹造林近3000萬畝,投入資金200多億元;新增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通道等綠化里程1.4萬公里;加強森林撫育、封山育林,建設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新增資源蓄積量620萬立方米;推廣不煉山造林、多樹種造林、新型索道集材等經營措施,實現造林綠化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三是科學規劃嚴管林地。組織開展並完成省級、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夯實科學規劃保護林地基礎。2013年,在全國率先開徵森林資源補償費,利用經濟杠桿有效保護重要生態區位林地資源。統籌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嚴格審核審批佔用徵收林地,有效保障重點工程、基礎設施、民生項目使用林地需求,同時強化監督檢查,嚴格依法管理,堅決守住底線。四是轉變方式推進改革。積極探索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推進林木採伐方式改革,出臺了皆伐面積限額制度、優先滿足擇伐指標、規範皆伐改擇伐技術和伐區調查設計,以及對皆伐改擇伐實行財政補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 1年開始,省級財政每年拿出3000萬元專項資金補助擇伐作業,3年來全省年均擇伐面積增長2倍以上。採伐方式的轉變,不僅有效保持了森林面積,防止水土流失,又促進了復層林、異齡林、混交林和大徑材的培育,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提高了林分質量和森林生態整體功能。
八閩大地自然稟賦得天獨厚,森林經營潛力巨大。目前,我省正加快編制《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劃定並嚴守全省林地、濕地、荒漠植被和物種四條生態紅線,謀劃實施一批林業重點生態修復工程,林業在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中,必將發揮更大作用。(高兆蔚 李閩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