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科技致富 >

龍粳31 黑土地長成的“當家花旦”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08日 08:48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正月以來,在省農科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的院子裏,前來購買水稻種子的農民絡繹不絕,佳木斯市樺川縣創業鄉拉拉街村農民徐景德從這裡拉走了600多公斤“龍粳31”水稻種子。“我臘月來交全款定的種子。”徐景德告訴記者。

  貨沒到手,就提前那麼多天交錢,這可不像農民幹的事兒。

  “這不穩妥嘛!”徐景德説。

  “為什麼這麼在意這種子?”

  “高産呀!”徐景德脫口而出。徐景德並不迷信誰,他説:“我每年都種四五個品種對比,哪個産量高,來年就主種哪個。這四五年‘龍粳31'的産量和賣價都是最高的。”

  徐景德口中嘖嘖稱讚的“龍粳31”,是省農科院水稻所在國家“863”、科技支撐、省科技攻關等項目的扶持下,自主培育的水稻新品種。

  目前,“龍粳31”累計種植面積達2461.2萬畝,增收稻穀168.15萬噸,新增社會效益47.1億元,為農民增産增收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2013年該品種種植面積達1692.3萬畝,成為近15年來全國年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

  稻産不穩呼喚“種子革命”

  徐景德告訴記者:“我以前和周圍人一樣,都種‘空育131'。” “這是一個從日本引進的品種,曾經主導我省水稻生産十餘年,在稻農中無人不曉。”省農科院水稻所所長潘國君告訴記者。

  “那年,天冷、雨水多,種‘空育131'的都得了稻瘟病,很多地塊都絕産了,簡直是滅頂之災。”徐景德心有餘悸地説:“我注意用藥,也減産了30%,而且剩下的稻米品質不好也賣不上價,一年到頭算是白忙活了。”

  其實,“空育131”的不定期“發作”,早已成為我省水稻生産中不能承受之災。

  不種它不就行了?

  “沒有‘龍粳31'那會兒,要是沒有稻瘟病,其他品種的收成都趕不上‘空育131'。”徐景德無奈地説。20世紀末以來,“空育131”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在我省連續12年位居榜首。然而,這個時期我省由於氣候反常、低溫冷害頻發、稻瘟病發生嚴重,水稻産量波動劇烈,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和國家的“口糧”安全。

  “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我省育種專家們暗下決心,一定要選育出替代品種。

  我省屬高緯度寒溫帶氣候區,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北部寒冷稻作區,特殊的稻作生態環境,需要具有特殊生態型的水稻品種。“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依靠科技創新選育出適合我省氣候條件的豐産性好、出米率高、耐冷性強、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種,以確保增産增收,才能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糧。同時選育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水稻新品種,可以防止國外種業進駐我國水稻市場形成的壟斷和威脅,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潘國君分析説。

  創新+韌勁最終育出精品

  科研、創新,在韌勁與信念的支撐下前行。在不間斷的科研育種中,省農科院水稻所也育成幾個較好的品種,但單品種植面積都沒能超過“空育131”。“‘空育131'已被稻農普遍接受,新育成品種如果沒有大的突破很難被認可。”潘國君告訴記者。

  針對我省水稻生産中存在的低溫冷害頻發、稻瘟病危害嚴重、全省平均單産較低、缺少自主創新多優集成新品種的現狀,省農科院水稻所科研團隊確定了“理想株型與秈粳交雜種優勢利用、生物技術相結合創造新類型品種”的總體思路,以及集早熟、優質、抗病、耐冷、抗倒、適應性廣等優點于一體的超級稻育種目標。

  “飯碗”問題事關重大。科技部、農業部、省科技廳、省農委、省種子管理局等多個部門紛紛對新品種的選育給予立項支持。“從2000年‘龍粳31'配製雜交組合,到2011年審定推廣,我們得到了省科技廳攻關項目的滾動支持,每年都設立了較高的目標任務和考核指標,切脈把關。省農業良種化工程、省農業推廣專項資金等項目對‘龍粳31'的成功選育和推廣也至關重要。”潘國君回憶説。

  選種尤如大海撈針,育出一個好品種,機會只有萬分之一,成千上萬份材料,要經過無數次細緻入微地反復篩選。而水稻生長一年為一個週期,對各種性狀的選擇和鑒定一年只有一次,科研人員們都分外珍惜。他們天天蹲在田間地頭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頭上太陽曬,腳下水汽蒸”,仔細觀察水稻每一個生長時期的形態、特點,同時也練就了一雙能準確選種的慧眼。憑藉這雙慧眼,他們透過整地、施肥、灌水、除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的連續選擇中,最終育出了精品。

  在“龍粳31”株型的選擇上,科研人員突破束縛,注重苗期株型的調查及前後期株型的研究,把分蘗適當降低、穗子適當增大、粒重適當提高,不僅提高了産量,而且莖稈粗壯堅韌,更適宜合理密植,增加抗倒伏性。尤其是在2012年經歷了兩次颱風後,仍取得了較高的産量。

  “超級種子” 折服稻農全國奪冠

  讓農民認可一個新品種可不是件容易事兒。

  那年,“空育131”大範圍害病,“龍粳31”卻在省水稻所的試驗田中飄香。一些敢於嘗試的農民,第一次買回了“龍粳31”種子。

  “分蘗怎麼這麼少?都到成熟了稻穗和葉片怎麼還不封壟?”插秧沒多久,很多農民見“龍粳31”和自己以前種的水稻不一樣,都急了,紛紛跑到省農科院水稻所諮詢。

  “其實,這是‘龍粳31'在株型育種方面的一個突破。”潘國君説,“無論在生育前期還是後期,‘龍粳31'的株型緊湊,莖葉夾角小,且葉片微卷,看上去是一小綹,數一數莖數也不少。這樣的株型適合密植,早生快發,上糧也快,出米率高。”

  經科研人員耐心解釋和細心指導,秋天時節,産量好得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它每畝比其他品種多打50多公斤糧,我這150畝地增收了兩三萬元。”徐景德滿意地説,“我種這幾年,它沒得過病,出米率不僅高還穩定。我們這收糧的一聽是這個品種,不用化驗,就比其他品種多給1毛錢(每公斤)。”

  該品種2011年審定推廣後,2011年和2012年通過農業部超級稻專家組驗收,産量分別達到11377.5公斤/公頃和11196公斤/公頃。為進一步擴大推廣面積,提高種植效果,省農科院水稻所結合“院縣共建”將“樣板田”種在家門口,讓農民眼見為實,引導、示範、輻射和帶動周邊;建專家大院,進村入戶,開展科技培訓,傳授品種配套技術,良種良法一起推;深入田間地頭,解答生産技術難題,使“龍粳31”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2013年,該品種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品種,同年創造了全國粳稻品種年種植面積的歷史紀錄,並成為近15年來全國年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徹底改變了外來品種長期主導我省水稻生産的局面。 有關專家表示,“龍粳31”的選育攻克了我省生産上應用品種高産不優質、優質不抗病、高産不抗倒等技術難點,其綜合性狀突出、推廣速度快、種植面積大,都前所未有,是我省自主創新成果的成功典範。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鄉土
  • 農廣天地
  • 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