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秋播以來,長江流域油菜主産區氣溫偏高,油菜生長髮育較常年偏快,苗情長勢總體較好;開春後,天氣較好,降水適宜,油菜結實情況好于往年,預期單産將超過往年。近期,農業部油料專家指導組會同各地農技推廣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重點防菌核病和高溫逼熟、確保安全收穫為重點的油菜後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供參考。
一是及時清理圍溝。角果發育成熟期常常會出現較大強度的降水,地勢低窪的田塊會形成漬澇災害,容易導致油菜缺氧爛根和倒伏,降低植株抗性,加重菌核病發生,影響産量和品質。因此在油菜終花後,要及時利用晴好天氣徹底清理圍溝,保持圍溝與排水溝通暢。
二是做好菌核病防治。長江中下游地區目前即將進入終花期,歷史病害較重的産區,應根據菌核病病斑發生情況,每畝可用25%咪鮮胺乳油50毫升或50%腐霉利可濕粉60-100克或40%菌核凈可濕粉100-150克等兌水25-30公斤均勻噴施,強化菌核病防治。
三是及時防治蚜蟲。雲貴高原産區春季氣候往往較為乾旱,蚜蟲危害往往較重;長江中下游在春末夏初容易出現高溫乾旱天氣,也要作好蚜蟲統防統治工作。可選用抗蚜威、蚜爆、氯氟氰菊酯、烯啶蟲安、吡蟲啉等進行噴施,由於蚜蟲具有遷飛特性,防治最好採用統防統治。
四是因地制宜適時收穫。大力推廣油菜機械化收穫技術,提高收穫效率和效益。對具備抗裂角、抗倒性強、熟期較早的品種,在全田所有油菜植株角果呈現枇杷黃色,籽粒含水量20%時用4LL-2.0D型油菜聯合收穫機一次聯合收穫。對目前生産推廣的大部分油菜品種均可採用分段收穫,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黃時,採用4SY-2.0油菜割曬機或人工割倒,5-7天后用4SJ-1.8自走式撿拾脫粒機撿拾脫粒或人工揀拾後用稻麥收割機脫粒。在稻稻油三熟制産區,當主花序下部角果籽粒轉色時,及時收割並轉移到曬場或田邊堆放(角果層向上放置),如遇到降水可用薄膜覆蓋防雨,5—7天后攤開晾曬後脫粒,可提高千粒重和含油量,為後作騰茬,緩解季節矛盾。
(農業部油料專家技術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