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山東菏澤“90後”大學生黃河岸邊創業忙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04日 05:55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中國菏澤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山東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網絡評選結束,菏澤市推薦的渠振營名利前十,他的勇氣和睿智讓人不敢相信他僅僅是個“90後”。12月20日,記者見到渠振營時,他正與同伴在坑塘中查看黃河鯉魚的長勢。只見他步伐靈活地在竹竿支撐起來的網箱上來回移動,讓人膽戰心驚,可他卻從容自若:“剛開始的時候,我經常會掉進水中,現在已經適應了,動作靈敏多了。”

  當記者被小船載到魚箱旁邊的時候,恰逢渠振營跟同伴拉起網箱,大大小小的鯉魚在水面上亂蹦亂跳,煞是喜人。

  大學開辦創業社,初嘗創業甜頭

  1991年出生的這個大男孩,看起來似乎還有點靦腆、稚氣未脫的神情——他便是這個養殖基地的負責人渠振營,剛剛畢業5個月。

  渠振營出生在東明縣陸圈鎮五霸崗行政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2010年9月考入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語文教育專業。畢業後,他之所以放棄大學所學的專業,搞起養殖,這還要從大學的經歷説起。

  2011年上半年,渠振營進入大一下學期,一直很有想法的他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他發現,大學生很喜歡圖“省勁”,怎麼方便怎麼辦,便創建了“一線文體學生服務社”,專門經營學習用品、體育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從中小賺了一筆,初嘗創業甜頭。然而,他卻並沒有把錢裝進口袋,而是贊助給了學校優秀社團“人文講壇”。

  隨着渠振營在學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團委老師幫助他成立了“一線精英創業社”,並任命他為首任社長。此後,渠振營便奔波於諸多公司跟同學中間,為大家尋找兼職工作的機會。或許是他原本就有經營頭腦,創業社前前後後為400多人次介紹了工作,一時間,他在校內名聲大噪,先後獲得 “優秀團幹部”、“優秀社團社長”等榮譽稱號。校內特殊的創業經歷,更堅定了他畢業後獨自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看好“荒灘”“水坑”,決定養魚和羊

  2012年國慶假期,渠振營跟同學去東營黃河口生態風景區旅游,那裏的美景、美食讓渠振營很受觸動。他想,為什麼不利用家鄉的灘區環境改變家鄉面貌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他心頭。

  2013年勞動節,他與朋友回到家鄉的黃河灘區。幾天的時間,他們走遍了灘區的荒灘、坑塘,訪問了無數個農戶和漁民。經過深入了解,他終於捕捉到這樣一條信息:黃河灘區非常適合運用網箱進行集約化養殖。於是,他連夜奔赴威海市學習考察。在威海一家養殖場,他有幸認識了老實敦厚的漁民尚秀旺,經過徹夜長談,他下定決心回家鄉東明黃河灘區創業。

  一回到家,他就一次又一次地走訪河務局和當地鄉政府,並多次到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創業指導師諮詢政策和創業辦法,人社部門對其進行了系統化的創業培訓和指導,並幫助他辦理了小額貸款。

  今年5月,渠振營懷揣在大學創業時掙的5萬元,抱着幹一番大事業的夢想,回到黃河灘區,承包了400余畝荒灘和閒置十幾年的水坑,他的東明縣清源水産養殖有限公司終於在黃河灘區上成立了,主要經營當地黃河鯉魚、草魚和名優淡水魚——赤眼鱒、翹嘴紅鲌等。

  今年7月,他又利用公司周邊30余畝荒灘和當地二級水淹地,創辦了振營山羊養殖場,主養青山羊和波爾山羊。現已建成一期羊舍一座,存欄量450余只,計劃3年內規模達到1200隻以上。渠振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剛剛出售成品羊235隻,營業額26萬元,純利潤5萬多元。

  淘到“第一桶金”後,渠振營顯得很興奮,便與朋友一起到外地學習考察最新標準化養殖場。他決定,要對現有養殖場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另建二期標準化養殖場一座,爭取實現廠區存欄規模800隻的目標。同時,準備再建設一批網箱,達到年産成品魚60萬至100萬斤的目標。

  因經驗缺乏,致400公斤魚死亡

  然而,在起步階段,渠振營卻經受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初到這裡時,水、電、路、網一片空白。開始只得臨時寄宿在鄉村旅店內,每天往返數次,陰雨天氣一不留意就會車陷泥灘,寸步難行。

  後來,他帶領自己的夥伴在養殖場建起了兩間臨時住房,酷夏時氣溫在38度以上,且用水困難,只得用坑塘水洗臉刷牙。隨着養殖空間的擴大和魚塘供氧的迫切需要,用電成了當務之急。在鄉政府和供電部門的協調下,他籌措5萬餘元資金,安上了自己的變壓器,解決了生活用水用電問題。又花費1萬多元,修了一條小路,基本解決了出行問題。

  對於渠振營而言,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很多,不僅僅有資金方面的困擾,當地群眾對這件事情也不理解,處處與他為難。但他沒有氣餒,多次找村支書楊留更請求幫助。他的真誠和創業決心,得到了楊留更的大力支持,陪着他挨家挨戶做工作,慢慢得到了不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現在很多村民都已成為他創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渠振營對記者説,在搞養殖之前,自己對這方面了解得很少,自從決定做養殖以後,才知道裏面的學問大着呢。養殖這東西,一要技術有保障,二要了解市場行情,哪一點不懂,都不行。

  9月初的一天晚上,渠振營忘記打開供氧機,導致了魚塘缺氧,即將長成的草魚幾乎全部死亡,草魚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兩萬餘元。

  負責銷售的李星宇指着水面告訴記者:“當時死的魚都是半斤以上的,我們含着眼淚把死魚一桶一桶埋掉,這對整個團隊而言都是當頭一棒。但我們咬牙堅持,把教訓當學費,認真制定了詳細的巡塘計劃。”

  説起這件事情,渠振營説:“隨着規模的擴大,我感覺到,越來越需要一個懂技術的專家長期在場裏進行指導,這對我們來説,特別重要。”

  現在,這家東明縣清源水産養殖有限公司,已經是東明第一家漁業集約化養殖場,擁有育苗池3個,年生産各種魚苗50萬尾,另建成集約化養殖網箱50個,在養魚10萬尾,利用大水體持續投苗20余萬尾。短短半年的時間,就形成了一個基本的雛形,這連渠振營自己都很難想象的到。

  打造“千里黃河綠色經濟玉帶”

  經過渠振營和其團隊的努力,東明縣清源水産養殖有限公司和振營山羊養殖場得以迅速發展,現已持續投資80余萬元,公司建設場地1300平方米,年內吸納就業55人,其中有大學畢業生8人,從日本回國的管理人員2人。在近幾個月的廠區基礎建設和管理中,持續用工400多人次,讓當地村民直接增加收入32156元。年承包土地流轉合同付費40000余元,直接惠及當地3000余名群眾。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群眾和社會各界踴躍投資荒灘區發展。

  渠振營告訴記者,他將抓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帶來的扶持政策和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完善的雙重機遇,吸引更多幹事創業的大學生,大力發展綠色環保漁牧綜合性立體産業,把美麗的黃河灘區建設成集旅游、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態園,打造出“千里黃河綠色經濟玉帶”,讓母親河真正融入當地人民的生産生活,成為推動群眾致富的有效動力,以造福更多的百姓!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農廣天地
  • 鄉土
  • 鄉約
  • 鄉村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