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按照農業部的統一部署,山東省各級農業部門創新工作機制,健全保障體系,強化源頭監管,規範過程控制,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總體水平進一步提升。
強化基層監管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監管服務能力。按照“豎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無縫隙”的要求,把提升鄉鎮監管機構服務能力和建立村級監管員隊伍作為2013年的工作重點。到去年底,全省涉農鄉鎮全部建立了監管機構,大部分已經具備了相應能力並在監管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省設立村級監管員7.9萬人,基本達到了每村1名。濟南、東營、濰坊、臨沂等市制定了村級監管員補助政策,標準為每人每月100到300元,還有一部分市採用物化補貼的方式,有力調動和保護了監管員的積極性。
著力規範生産管理,加快推進標準化進程。一方面通過舉辦培訓班、廣播電視講座和現場指導等方式,不斷提高各類生産經營主體的標準化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示範引導,建成了一批特色明顯的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外向化農産品生産基地。累計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縣15個,國家級果菜標準化示範園76個;創建省級標準化基地建設示範縣16個,省級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縣30個。
創新監管模式,全面強化以農藥為重點的農業投入品監管。持續開展農藥專項治理行動,與公安、質監、工商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狠抓大案要案查處,始終保持農藥監管的高壓態勢。嚴格落實農藥經營登記備案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在煙臺、濰坊、臨沂等蔬果主産區,全面禁止銷售使用高毒農藥。積極推進農藥監管信息化建設,探索低毒生物農藥補貼政策,加快農藥監管“信息數據化、監管實時化、服務網絡化、低毒生物普及化”。